不做诤友

很多朋友都评价我是一个具有大侠风度的人,性格直爽,为人正直,敢恨敢爱,敢做敢说,批评别人的时候,直言不讳,是一个真正的做诤友的人。所以,从小到大,我经常做诤友,...
杂文 2025-08-18 0

形影相随的时间(两篇)

形影相随的时间记忆是时间的载体,只有记忆才能部分的再现和复述时间。抽象的时间是毫无意义的,时间只有当它和我们的经历、体检、感觉联系在一起时,才是鲜活的、感性的,...
杂文 2025-08-18 0

老实人总是吃亏么?

在我们的印象之中,老实人总是吃亏的。什么是老实人?我对老实人的理解是,老犒实在,机警睿智的一类人,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种头脑缺根筋的傻子。很多时候,老实人都是在脚...
杂文 2025-08-18 0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退让

我们可能还不知道,我们已经没有能力来维护世界和平了,世界依然被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占领着高地,我们甚至处于随时都会遭遇它们袭击的位置。我们不能责怪这个世界不公平,...
杂文 2025-08-18 0

关于对孩子的教育

无意中听到电视里一位成功的母亲在介绍如何教育孩子,其中有一句话始终在我耳边丝竹萦绕,盘踞不去,那就是:把孩子变成财富,而不要把财富留给孩子。关于教育,我一直存在...
杂文 2025-08-18 0

人的本性之一——暴虐

“禽兽不如”,这是骂人的话。反推过来,似乎不在可骂之列者,便远在禽兽之上了。然而细究起来,倒也未必。若论爱心,虎毒不食子、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人间之爱也...
杂文 2025-08-18 0

适时放纵

人总是生活在太多的条条框框之中,在年轻气盛之时或偶尔有些叛逆,寻找着突破条线的约束。但毕竟是短暂的生理现象带动的行径,而后又循规蹈矩的心甘情愿跳回这规矩之内,人...
杂文 2025-08-18 0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年少的时候,特别迷恋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上课的时候总把书藏在抽屉里偷偷的看,常常被任课教师逮个正着,免不了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训斥一顿,虽然我口里答应以后不...
杂文 2025-08-18 0

我读小说(7)――急迫与缓慢

读时下很多小说都能读出一个“急”字,似乎是文字情节都在迫不及待地往外蹦,心也紧紧绷着往前赶,不给人喘息回味的余地。这句话是我在读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时记下的笔...
杂文 2025-08-17 0

要象抗震救灾一样拯救中国股市

震灾与股灾,是二种完全不同的灾害,仅凭词意理解,又是二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把它们二个凑在一起比较,未免有点不太合适。但是,当前我国确确实实经历或面对着这二大灾难。...
杂文 2025-08-17 0

李自成其实可以赢的

上过学的人都记得有一篇文章《甲申三百年祭》,说李自成失败原因的。确实,很多原因都说的不错,但我以为都没有说到正点上。李自成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战略决策失误。...
杂文 2025-08-17 0

男人,能否不用你的下半身思考?

在许多地方看到这句话:男人和女人没有纯洁的友情,只有性。虽然过于绝对却不无道理。男人在对一个女人,更多的时侯愿用他的下半身去思考,思考什么呢?无非和性有关。不能...
杂文 2025-08-17 0

那个说中国人坏话的中国人走了

柏老走了,那个说中国人坏话的中国人远远地离我们而去了。其实,这么些年来,我不知道他老人家是否健在,确实不知道。生于80年代的我好像与89岁的他一点儿瓜葛都没有。...
杂文 2025-08-17 0

醉眼

天也不匀,地也不均,都互相认不得。比如我,他们也许,但我无论如何记得,特别是不用宣扬的事。如果不好可以烟消云散,因为从来如此,“滴水之恩”之类的,镌刻一般,抹不...
杂文 2025-08-17 0

说说国民的仇视心态

“三法官被杀案”发生以后,这个信息的年代很快就见诸报端和网络。按理说,对于不幸遇害的死者,不管是什么情形,总是会让人感到难过,为之掬一把泪。然而,这两则消息见报...
杂文 2025-08-17 0

告急,信仰危机

彷徨在芸芸众生中,迷失在烟波浩瀚的人海里。常常漫无目的不知所谓,空虚盲目的怀疑人生,疑问着自己活着的理由?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很大一部分人的困惑。尽管我们不必像父...
杂文 2025-08-17 0

那一抹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昨晚,在网上浏览时,无意中看到的两篇纪念母亲的散文,深深的吸引、打动了我。一篇是陈长吟的《送母亲上路》,一篇是贾平凹的《写给母亲》。不知是不是巧合,这两篇文章,...
杂文 2025-08-17 0

省委书记为啥要点唱《吃亏歌》?

河南团分组讨论会上传来豫剧《吃亏歌》唱段,卢展工再次阐释“吃亏”的内涵:能吃亏肯吃亏常吃亏多吃亏,工作才能往前推。(3月12日大洋网)3月11日上午,全国人大河...
杂文 2025-08-17 0

浅探green英语诗歌古诗译法

著名翻译家,曾翻译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济慈诗选》等作品的屠岸先生说:“要做好文学翻译,需要深刻掌握两种语言的精髓,而这其中,更重要的是掌握本国的语言和文...
杂文 2025-08-1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