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受益终身的测试题

一道受益终身的测试题

醇壹杂文2025-03-15 18:18:19
这是一家公司招收新职员测试问题中的一道题: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好可怜的。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是大恩人,你做梦都想报答他
这是一家公司招收新职员测试问题中的一道题:
你开着一辆车。
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
你经过一个车站。
有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
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好可怜的。
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是大恩人,你做梦都想报答他。
还有一个女人/男人,她/他是那种你做梦都想娶/嫁的人,也许错过就没有了。
但你的车只能坐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请解释一下你的理由。

在你看下面的话之前请仔细考虑一下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对你全方位的测试,因为每一个回答都有他自己的原因。
老人快要死了,你首先应该先救他。
然而,每个老人最后都只能把死作为他们的终点站,你先让那个医生上车,因为他救过你,你认为这是个好机会报答他。
同时有些人认为一样可以在将来某个时候去报答他,但是你一旦错过这个机会,你可能永远不能遇到一个让你这么心动的人了。

在你看下面的答案之前请仔细考虑一下
在200个应征者中,只有一个人被雇佣了,他,贾某并没有解释他的理由,他只是说了以下的话,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

看完这个故事,一定有许多人都会被贾某的智慧所折服,毕竟他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对这么复杂和难以取舍的难题作出如此睿智而圆满的抉择。但我的第一感觉却是认为贾某是一个极其圆滑世故的人。
贾某的世故从他智慧的回答中已暴露无遗。因为将车钥匙交给医生的同时,救人的重担也一并落到了医生的肩头。这点进一步显示了他的虚伪与狡诈。
当今社会,说真的,人是不能够随便救的。现实生活中那么多鲜活的例子。面对危难,很多善良的人们真心诚意全力救助,而换来的又是什么呢?给予他人应有的帮助,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根本就没打算图个什么回报,受助者不说感谢也罢,岂料,最后还被其贯上莫须有的“罪名”,蒙上不白之冤。这样的事情在各种报刊杂志上时有发生。

记得前两年,一位农民在寒风凛冽的大冬天,不顾自我安危,毅然窜入寒冰刺骨的河水中,接连救出十余名落水儿童。最后,由于在寒水中浸泡时间过长而落得下肢终身瘫痪。事后,这位英雄坐在轮椅上接受记者的采访。记者问他是否后悔?他平静的说,不后悔。但他却始终弄不明白,为什么他救了那么多的落水儿童,就没有一个孩子及其父母来对他说声谢谢。这是多么残酷的悲哀,社会的悲哀,英雄的悲哀!
而贾某能作出如此抉择,在我看来,他是深深了解其中奥义的。因为,他知道这人是不可随便救的,况且还是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而他的救命恩人,恰好是位医生,也在现场。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将车钥匙交给医生助其摆脱困境算是报答,同时,也将救助病人的责任交给医生。故此,贾某即有了报恩之实,又有了救人之名,而且不用去承担“没救活”的责任,真可谓是一箭双雕的完美之举。
我们往好的方面想,即使最后医生救活了病人又能怎样?对于医生来说,救死扶伤是他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到时顶多也是赢得其家人的几句感谢(而且不一定有)。万一他的家人感恩戴德,想要重谢。这位医生又怎敢独揽其功?他能不说明当时的情况?他能不说出贾某的光荣事迹?那么,他的家人定会找到贾某好好表示一番。这背后的英雄一旦被人发现,世人的崇敬和仰慕之情愈发厚重。如此不亏本的买卖,也只有贾某才会算计得如此精细,分毫不差。而且是在自己心爱的女人面对困境时,表现得如此有爱心,重回报,知感恩,在她的心里也一定会增色不少。作为女性,在这种情况下,她一定会认为他是为了她而留下来的。如此一来,他又轻而易举的骗取了梦寐以求的爱情。真是让人不得不对他的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所赞佩。我不得不承认,贾某的确是一个极具智慧,对世事了解透彻,洞察机微的人。
但是,看似“完美”的抉择中却潜伏着诸多不安定因素和不可预测的风险。
我首先考虑的是,这位医生会开车吗?我们还是往好的方面想。假设他会开,而且十分精通。然而载着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他能安心得下吗?要知道,车开动后,这位老人的生死就和他之间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了啊。而且根据题目设计,当时下着暴风雨,这样的环境就进一步影响了医生开车。中途难免会出现一些诸如占道、压线、闯红灯等乱子(没出车祸就是很好的了),从而影起交警的注意和盘查。事情的最终后果是,没有驾照,违章开车,作出扣车带回的处罚。而病人又由交警拨打120急救中心。当120将病人顺利送往医院后,才发现两个无奈的事实:一,没钱交手续费;二,没人为病人签字……
再说贾某留下来陪他的梦中情人。情景中也只是说“她/他是那种你做梦都想娶/嫁的人,也许错过就没有了”。我们要明确的是,这也许只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万一她不喜欢贾某,甚至非常讨厌他呢?那么,他的留下,他的付出,不是全部付诸东流水了么?

招聘单位毕竟是家企业公司,他们怎么能允许一个“完美”的决策下隐藏这么多的风险?!所以,我说,当考官最终决定录用道貌岸然,虚伪世故的贾某时,就是他们风险投资的开始……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