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要“标准”更要“个性”

学生要“标准”更要“个性”

天望杂文2025-03-31 01:39:35
男孩子说话细声细气,忸怩作态;女生变得大大咧咧,粗犷泼辣,越来越多的孩子“中性化”。老师称,这是性别教育的缺失。为了让男生“更像个男子汉”,女孩更具有淑女气质,郑州十八中试行了新校规——28条“阳刚男
男孩子说话细声细气,忸怩作态;女生变得大大咧咧,粗犷泼辣,越来越多的孩子“中性化”。老师称,这是性别教育的缺失。为了让男生“更像个男子汉”,女孩更具有淑女气质,郑州十八中试行了新校规——28条“阳刚男生”标准,20条“秀慧女生”标准,并评出了22名“阳刚男生”、22名“秀慧女生”。(2月28日河南商报)
新时期的学生,该是怎样的形象?该如何评价他们?该怎样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其实不好鉴定,但今天郑州十八中给出了标准答案:那就是男生要“阳刚”,女生要“秀慧”。校规还对这些标准进行了细化,比如“阳刚男生”是28条,包括尊重女生正常交往、不耍贫嘴不骂不闹、勇敢坚强不怕挫折、崇拜英雄敬仰模范、心理健康举止稳重、爱憎分明有正义感、生活健康志趣高雅、礼貌待人不要粗鲁、不留怪发不穿奇服等;“秀慧女生”是20条,包括自尊自爱洁身自好、异性交往正确有度、品学兼优当做淑女、不与男生追骂打闹、与人来往切忌随意、不慕虚荣知羞明耻、少女礼仪举止端庄、自强自立竞争向上等。应该肯定,这些规定都是积极向上的,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是管理学生的较好举措。但是仔细琢磨,却觉得这一做法值得商榷。试想一下,如果按照这样的模式来培养学生,每个男生都成为了“阳刚”的代名词、每个女生都变成了“秀慧”的风向标,所有的学生全部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那么人们就会出现审美疲劳,这个学校也就失去了朝气和生机。
一直以来,中国人的审美观点都很传统,认为男人就该具有“阳刚之气”,女人就得具备“秀慧之美”。这也成为了不少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评判学生是不是“标致”的重要依据。时至今日,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学生的个性差异正逐渐发生变化,一些与传统不相适应的行为,受到了老师和长辈们的批判和抵制,感觉他们总是“怪里怪气”、“流里流气”的,比如“男生女声女气、女生大大咧咧”的现象,就被称为另类或异类。其实这只是两代人认识观念的不同,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代沟。上了年纪的人喜欢怀旧歌曲,年轻人喜欢流行歌曲,各有各的理由,我们怎可能强求下下一代非要按我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过日子呢。
一部歌舞需要多种音符、各类色调,一个学校应该培养个性鲜明、各有特点的学生。据报道,高三女生小肖“不赞成学校的做法”,“秀外慧中应该是一种性格,而这种性格与我相差甚远,每个人的个性发展不一样,只要品德好,豪放也是一种好品格啊。”这话说得有道理,“只要品德好”,只要学习认真,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女学生留长头发或短头发、当淑女还是假小子又有何不可呢?你觉得范冰冰、刘亦菲的漂亮是美,我认为李宇春、曾轶可的洒脱是美,其实谁的审美观都没有错误,都应该理解和支持。
评价学生要有“标准”,这没有错。但郑州十八中试行新校规,规定男生要“阳刚”、女生要“秀慧”的做法,只是参考答案,而不是标准答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该注意什么、该做什么,都进行了明确要求,也没有要求男生就必须“阳刚”,女生就非得“秀慧”。因此,我们不但要制定“标准”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更要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的事业才能后继有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