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三聚氰胺毒害的是整个社会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新闻的底线,今日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如果用写小说的手法来采写新闻,那新闻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可信,如果用编故事的形式来编造新闻,那新闻就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真实。这是每一个从事新闻工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新闻的底线,今日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如果用写小说的手法来采写新闻,那新闻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可信,如果用编故事的形式来编造新闻,那新闻就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真实。这是每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每一家媒体都应该遵循的原则。但是,有些记者、有些媒体在发行量、在收视率的控制下,也就是在金钱的指挥下,抛弃了这个最基本的原则,他们以胡编乱造为能事,以离奇古怪为乐事。被媒体包围,被媒体关注,文艺界名人或许是离媒体最近的一群人。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媒体的一些报道而饱受困扰的也是文艺界名人。两会期间,政协的多位文艺界“名人”委员从自身经历说起,就媒体虚假报道、媒体应承担的责任等话题展开对话。有政协委员说,“三鹿事件让我们很震惊。可是如果精神产品中也有了三聚氰胺,那将毒害所有的人。”(03月11日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据新闻报道,倪萍、郁钧剑、姜昆等人都遭遇过离奇的编造,“除了我的名字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媒体的公信力?怎么能让人相信新闻的真实性?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除了宣传政策、传播信息之外,还承担着引导舆论、指导工作、弘扬正气、鞭挞丑恶的重任。所以,必须用真实的新闻来取信于民,用客观的事实来引导舆论。有一句成语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更何况是没有事实根据的编造,那更是谬种流传,贻害无穷。明知道这种离奇的编造会损害当事人的声誉,会损害媒体的公信力,但是,还有那么多的记者、媒体却乐此不疲呢?一言以蔽之,皆因一个钱字作怪。他们在采写新闻,发表新闻时不是以真实作为生命,以真实作为底线,而是以吸引眼球为宗旨,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所以是怎样能够抓住人就怎样写,怎样能够打动人就怎样编,怎样能够赚取人的眼泪就怎样作,怎样能够让人掏腰包就怎样造。哪里管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哪里管当事人的感受?哪里管公众的疑问?哪里管社会效益?
更何况他们还有一套歪理论:“我们说的可都是您的好话呀”?他们认为只要是说当事人的好话,就可以放肆地瞎编,只要是给当事人贴金,就可以无原则的乱写。哪个要是较真,他们不仅显出无辜,还振振有词,认为你是不识好歹。
出现这种现象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媒体人职业道德堕落的因素。体制上,我国的媒体过去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代表的都是党和政府的声音,记者在政治上有无冕之王的称呼,经济上由财政供给,从业人员不愁吃、不愁穿。虽致不了富,但也饿不到人。现在虽然还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但是,又有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之分,主流媒体还是主要由财政供给,而非主流媒体则需要自己找饭吃。就是主流媒体,也不完全由财政包下,它的奖金、津贴、各种福利还需要自己创造。所以,能够挣钱的人就是能人,能够赚取钞票的媒体就是好媒体。所以,对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新闻,尽管知道是胡编乱造的、尽管知道是假新闻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挥挥手放过去了。
而许多记者也因为会挣钱就是老大,会挣钱就坐上席,所以就不是以道德为职业的准绳,以真实为新闻的生命,而是以争夺眼球为准绳、以多赚钞票为新闻的生命。在采访新闻时就大胆想象,在写作新闻时就海阔天空。出现了只有名字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正如有的政协委员所说,“三鹿事件让我们很震惊。可是如果精神产品中也有了三聚氰胺,那将毒害所有的人。”假新闻这种精神产品中的三聚氰胺毒害的是整个社会!
《红楼梦》中有一句话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象这样随意地编造新闻,随便地篡改事实,长此以往,新闻媒体就会彻底失去群众的信任,就会彻底丧失公信力,不仅引导不了社会舆论,还会失去存在的基础,最终被人唾弃。笔者就曾多次听人说;我是从来不看新闻的。我总是把新闻反着看。这都是虚假报道带来的恶果,如不迅速打住,更糟的后果还会出现!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孩子教育的切入点在那儿
下一篇:一些关于文字的杂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