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能两次端起同一杯酒
哲学是什么东西?我想中国13亿人得有12亿说:“我不知道”;酒是什么玩意?我想中国13亿人得有14亿人说:“谁不知道”?这就是酒与哲学。谈哲学需是鸿儒,那是大雅之事;讲喝酒必是酒徒,此乃大俗之举。过去
哲学是什么东西?我想中国13亿人得有12亿说:“我不知道”;酒是什么玩意?我想中国13亿人得有14亿人说:“谁不知道”?这就是酒与哲学。
谈哲学需是鸿儒,那是大雅之事;讲喝酒必是酒徒,此乃大俗之举。过去我一直俗不可“爱”来着,而今以俗就雅,或者半俗半雅,雅俗参半。但雅过为俗,俗过为雅。把雅的哲学说俗点儿,把俗的喝酒谈雅点,以求雅俗共赏,只可惜功力不够,圆满是不祈求了。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这些概念于此来说可算是伟大的废话。譬如罢,张三说“一顿多喝不如多喝一顿”;李四说“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王二麻子说“一人不喝酒,两人不赌博”;木头六说“酒是人生禄,可少不可无”。这些是什么?就是他们的世界观,或者小点说是人生观,或者再小点说是价值观,或者再小点说是饮酒观。也就是王二麻子等关于酒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也可以说是关于酒的处事哲学。
庄子说“醉者神全”,“竹林七贤”崇尚得不得了,并积极地应用于实践。李白说“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发展了这一学说;老子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物极必反,很有辩证色彩。元稹便“怪来醒后旁人泣”;陆游便“脱帽向人时大叫”;赫拉克拉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其实人也不可能两次喝同一杯酒,时过境迁是也。所以沈约说“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重持也不是那杯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嗜酒得诟,久饮折寿。凡此种种,酒桌上确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酒是生活的眉眼,哲学是高于生活的睿智。
“酒逢知己千杯少”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能喝多少是多少”属于客观唯物主义。对此的态度既是哲学两大阵营的试金石,也是酒徒与非酒徒的分水岭。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浪漫主义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现实主义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则是批判现实主义的;而“深夜客来茶当酒”则属于超现实主义了。
“今朝有酒今朝醉”是享乐主义的;“明日愁来明日愁”则是虚无主义;“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酌”是个人主义的;“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则是集体主义的;“力携一樽独就醉”是人本主义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则是本位主义的。
“眼前一西樽酒,谁论身后名”是乐观主义;“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则是悲观主义;“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是唯美主义;“羡君花下醉,蝴蝶梦中飞”则是泛美主义的;“但使主人能醉客”是功利主义;“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是禁欲主义;“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则是表现主义;“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属于理想主义;“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则属于实用主义。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是古典主义的;“苍崖先生屡绝粮,一钱犹自买琼浆”则是现代主义的;“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是自然主义;“道旁榆英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则是超自然主义了。
“断送一生惟有酒”是经验主义;“文章为命酒为魂”是本本主义;“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是平均主义;“要想酒喝好,内部先干倒”是不抵抗主义;“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是“不诚实主义”。
对于喝酒来说,该用上胡适那句话,叫做“少谈点主义,多研究点问题”,这问题就是酒。
我以为,哲学家不该喝酒,喝酒是诗人们的事儿,历史上诗人酒徒比比皆是,但一向少有哲人酒鬼。哲学家该吸烟,吸烟是清福,适合于哲人;喝酒是浊福,适合于诗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