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谒武侯祠
仰慕武侯祠已经很久了。也许是因为它早在唐代以前就建成了,不像后期一些人造的景观,过多地搀杂了现代人自己的理念。还有,“三国”中那些让人耳熟能详的辉煌苍凉的英雄故事,也常常让人神驰向往。因出差来成都,终
仰慕武侯祠已经很久了。也许是因为它早在唐代以前就建成了,不像后期一些人造的景观,过多地搀杂了现代人自己的理念。还有,“三国”中那些让人耳熟能详的辉煌苍凉的英雄故事,也常常让人神驰向往。因出差来成都,终于让我有了拜谒武侯祠的机会。不知天空是何意,出门并未下雨。可到了祠前,却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天空渐渐变得阴暗起来。此时游人不多,让人有点纳闷。后来才知道我们走的不是正门。
当我们观看了“三国文化陈列室”,跨过一道小桥,转过一道院墙,才真正看到游人如织的武侯祠。整个武侯祠是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的。依次是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加上近年迁建的三义庙和新建的结义楼,一共是七重院落。刘备墓即惠陵坐落在中轴线的西侧。祠内的建筑布局严整,殿廊相通,美观和谐。
走进武侯祠的大门,引入眼帘的是翠柏绿松,浓荫蔽日,幽静雅致,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的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在古柏丛中,矗立着六方石碑,其中最大一方是“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它刻建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碑文由当时著名的宰相裴度撰写,著名的书法家柳公绰书写,鲁建刻字,因为文章、书法、刻技皆为精绝,所以后人称它为“三绝碑”。
走进刘备殿,只见殿宇高大宽敞,气势雄伟。殿的正中是蜀汉皇帝刘备3米高的贴金泥塑像。殿的东壁,有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诸葛亮《隆中对》木刻,西壁挂着《出师表》的木刻,据说是宋代的抗金英雄岳飞书写的。刘备殿的东西偏殿,有蜀汉名将关羽、张飞等人的塑像,东西两廊中,有蜀汉的文官武将28人的塑像,殿侧两廊各有14尊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坐像。东廊的文臣以庞统居首,西廊的武将是赵云领先。但我注意到,这里没有蜀后主刘禅的位置。不用说,这位拱手降魏,乐不思蜀的亡国之君,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这时,雨越下越大了,祠内人挤为患。我们在刘备殿里转了一圈,回到大门时,突然觉得不对。怎么没去诸葛亮殿呢?再转回去,跨过刘备殿,才看到诸葛亮殿。此殿宇也显得十分宏伟开阔,横额上的“武侯祠”三个大字据说是郭沫若题写的,两侧有三副名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时艰每念出师表,日暮如闻梁父吟”、“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据说分别为董必武、郭沫若和蜀人游俊撰写。正殿内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贴金泥塑坐像。只见诸葛亮眉清目秀,长髯拂胸,羽扇纶巾,凝神沉思,神态儒雅,颇有一代丞相的风度。其塑像前摆放着三面铜鼓,称为“诸葛鼓”。殿的内外,有歌颂赞扬诸葛亮学识功绩的匾额、对联十余件。由于君臣的关系,诸葛亮殿显然比刘备殿低,座像也不如其高。
自古以来,诸葛亮就是良相的代表,有位居千古丞相第一的美誉,成为智慧的化身。后世文人通过代代相传的文字,对诸葛亮的推崇以至所形成的文化情结,实际上是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拥有的人生理想——“修身治国平天下”、“士为知己者死”……
诸葛亮早年在隆中,曾伴着几间草房、几垄薄田耕读了十年。正如他自己在著名的《出师表》中所说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谙熟“六韬”,洞明世事,自比管仲、乐毅,每每弹琴抱膝长啸,俨然一派隐士风流。可经刘备三顾茅庐,与之一番“隆中对”,便在风云会际的年代里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他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攻取益州,击败曹军,夺得汉中,最后让刘备称帝蜀中,形成了曹操最不愿意看到的三国鼎立之势。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于他。刘备之子刘禅继位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他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与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厉行法治,发展生产,使蜀国出现了“田畴辟,仓禀实、器械利、蓄积饶”的太平景观。诸葛亮的一生,几乎最完美地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德模式和人生价值。
诸葛亮是有幸的,他遇到了明君。刘备的“三顾”以及后来与其建立的君臣默契,事实上是诸葛亮得以施展才华的先决条件。这是后世所有渴望遇到明君的胸怀大志者所梦寐以求的。诸葛亮是在以毕生的精力实践着自己的诺言。他帮刘备打江山,保刘禅坐江山。为了保住和扩大蜀国的势力,他上疏刘禅并率军出驻汉中,前后六次北伐中原,然而人事算尽却拗不过天意,多以粮尽未能成功,自己也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结局。他死前不忘排兵布阵,巧施锦囊妙计,为蜀国竭尽最后之力。同时,他遗嘱薄葬而殓,只穿平日便服,不陪葬任何器物,就近葬于汉中定军山。之后,诸葛亮的两个儿子年仅三十上下也战死在沙场。诸葛亮作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良形象,令多少后世英雄为之泪洒衣襟。
武侯祠也许是为数不多的君臣同庙的祠堂。尽管大门高悬的是“汉昭烈庙”,但当皇帝的刘备却远不如当臣子的诸葛亮声名显赫。也许正是刘备的无能,才更凸显出诸葛亮的智慧。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刘备的天下。诸葛亮的殿虽没有刘备的大,塑像没有刘备的高,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却永远比刘备高大得多。
站在诸葛亮殿前,历史在向我走近。英雄是不死的,他们的生命已融入到不朽的历史中去了,而历史给人带来的思索会很多很多。
雨还在下着。也许,这绵绵细雨伴着这森森古柏,更适合于诸葛亮的思考、休息……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