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志

谈志

虞候杂文2025-09-03 14:06:18
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没有志向,这话是叫很多人赞成的。每每谈到志,往往就会胸怀激荡,激荡之处,往往就会豪情万丈,什么目标,什么抱负,什么理想,什么梦想,一大串、一大串的就涌了出来。但是人到中年,裕林越来越认
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没有志向,这话是叫很多人赞成的。每每谈到志,往往就会胸怀激荡,激荡之处,往往就会豪情万丈,什么目标,什么抱负,什么理想,什么梦想,一大串、一大串的就涌了出来。但是人到中年,裕林越来越认为,这些都不能称之为“志”,那么:何为“志”?
裕林认为:志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使自己的行为约束在既定轨道上的一种持久的韧性。
说起韧性,相信没有多少人会认为这是个贬义词,韧性较之于平常是需要额外付出一番气力的。韧性能够成事,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具有韧性,并刻意磨练之。一个人做事,如果注入了韧性,那么这件事成功的概率是很大的,从古至今皆然。一个人的韧性往往决定着这个人的未来。
韧性什么人都可以具有,但并不是什么样的人都具有。生活之中常见有三分钟热血的,常见有毕生精力的,这两者的差别是很大的。韧性代表着一个人的毅力,韧性彰显着一个人的志向,一个人的平凡与否是需要看看他的韧性的。
韧性不是无根之花。一个人只有有了“向”,也就是说有了一定的目标,才会有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所具有的韧性,也就是说“志”。向是根,志是根上开着的鲜花,两者相互依存,合并为志向。
志向就是个比较完善的合成体了。有目标,有韧性;有方向,有行动,事情大抵就是这样完成的,所谓的悬梁刺股,所谓的愚公移山,不胜枚举。
志向虽好,可是一个人能有份志向是很不容易的。志向本质上是阳刚的,就必然会招致很多阴损,往往就会导致处境之不利。人就是有这么一种心理,当你落难的时候,很多人往往会帮你一把,可是,人群之中,当你欲脱颖而出的时候,这往往又是许多人不愿看到的。“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老人家所说过的话,幸亏周恩来老人家是个名人,幸亏周恩来老人家是个总理,这要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张三李四道出这样的话,要么人们会认为他是个疯子;要么人们就会劝他:兄弟!撒泡尿好好照照自己吧。
有句话读起来是很振奋人心的,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这话很上心,但其中包含的苦涩却是少为人知。苦涩并非来自于正路上的艰难险阻,而是邪路上的险风恶浪。有句俗语叫做“枪打出头鸟”,一个人如果志向鲜明,想有所成,有的是来自于方方面面的、各种各样的“枪”,而且这杆枪历经几千年的演练,已经出神入化,能熬过此关的精英是寥寥。
所以:“志”最好是能有一个好“向”,所谓的好马配好鞍;“志”与“向”表面上最好是低调一些,所谓的一举成名。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