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下的蚂蚱
乡下有句俗语:秋后的蚂蚱——长不了。记忆中眼下正是蚂蚱在乡下活跃的时节,等到冬天,这年的这批蚂蚱自然就寿终正寝了。蚂蚱也叫蚱蜢,正规的说法是蝗虫。尽管早就知道蚂蚱是害虫,但在孩童眼里,比如儿时的我,更
乡下有句俗语:秋后的蚂蚱——长不了。记忆中眼下正是蚂蚱在乡下活跃的时节,等到冬天,这年的这批蚂蚱自然就寿终正寝了。蚂蚱也叫蚱蜢,正规的说法是蝗虫。尽管早就知道蚂蚱是害虫,但在孩童眼里,比如儿时的我,更多时候是把它当作玩具的。
有一种绿色的叫做“冲担尖”的蚂蚱,个头小,一般出现在路旁的草丛或者山间的平地,尽管也能蹦也能飞,但是在蚂蚱里头,它属于体质最弱者,蹦不高飞不远,轻易就可以捕捉到。绿色的外衣,是“冲担尖”最好的伪装,不过在乡下孩子看来,太不值得一提,如果抓它一般是手到擒来。玩“冲担尖”基本是学前儿童,玩厌了,就拿去喂了鸡鸭。
印象深的一种蚂蚱是“铁蚂蚱”,个头适中,静止时一身黑褐色。中国古人认为:要想俏,一身皂。的确,“铁蚂蚱”在我孩童时代的眼里看来是最美的。这种蚂蚱反应敏捷,一般喜欢在烈日下爆晒。一旦飞起来,它翅膀会“猎猎”作响,显露黄黑相间的美丽花纹。像“冲担尖”一般只要被发现,很难逃出孩子们的手心。“铁蚂蚱”呢,存心和小孩子闹别扭。它明知有被捕捉的危险,只是等你近了再近了,它才迅速从你扑下的双掌间飞走,很像一个武林高手,敢于“弄险”……单纯只是一个小孩子,很难捕获“铁蚂蚱”。但是,孩子们的智慧毕竟比这草虫聪明,七、八个孩子布起“天罗地网”,合力“围剿”,这样“铁蚂蚱”也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块头最大的“牛蚂蚱”,它既是跳跃高手又是飞行行家。这种蚂蚱身高体健,仿佛身材魁伟的绿袍大将军。“牛蚂蚱”最喜欢呆在玉米地宽阔的叶子上。它尽管飞行很有本事,比“铁蚂蚱”体力好飞得远,但反应略微逊色于“铁蚂蚱”,比“铁蚂蚱”容易捕捉。但是,“牛蚂蚱”个性刚烈,后腿的锯齿锋利如刀。弄不好,它能把小孩的手背处弹出血痕渗出鲜血来。有时,它猛然咬断大腿逃脱。像我小捕捉它的时候,曾经吃过“牛蚂蚱”的闷亏,后来玩耍“牛蚂蚱”时,就用粗线紧捆在它头上。尽管“牛蚂蚱”依然做徒劳的挣扎,最后还是被鸡们鸭们乱嘴啄了饱了肚胃。
据说中国第一个提倡吃蚂蚱的人是唐明皇。有资料说:当年唐明皇在位时,遇到了蝗灾,这位皇帝做了一个简单的推理:粮食以另一种形式储存在蝗虫的肚子里,人把蝗虫吃下去也就相当于把粮食吃下去,营养还在,不仅饥荒问题随之解决,而且也消灭了蝗虫。于是唐明皇于众臣万民之前,亲口品尝蝗虫,并号令天下百姓大吃蝗虫,以除蝗灾、定民心,并因此享了口福。我还曾经听说过天津人、云南人爱吃蚂蚱的故事,比如去头灭翅后炸了吃据说是难得的美味,这菜就叫做“飞蝗(黄)腾达”,想来官场之人肯定很难拒绝了。在我看来,敢吃蚂蚱简直是不可思议。还有,非洲人吃起蚂蚱来花样翻新模样生猛,更是叫人佩服之至了。
今年的暑假基本蜗居在小城的家里,尽管空调的人造阴凉给人无比的舒适感,但是我有时还是怀恋曾经在乡下那早已飘逝去的人、事、物,甚至草虫,比如蚂蚱。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爱在悬崖
下一篇:为了记住,更为了遗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