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资国禅寺
早有耳闻家乡吉安县梅塘乡龙须山境内有个资国禅寺,有几回同夫人回她老家路经那里,好几次想去拜谒此刹而因念亲匆忙没有停留。今天有幸陪北京的朋友去游历了一番。资国寺,位于吉安县城西面大约15公里处的梅塘乡龙
早有耳闻家乡吉安县梅塘乡龙须山境内有个资国禅寺,有几回同夫人回她老家路经那里,好几次想去拜谒此刹而因念亲匆忙没有停留。今天有幸陪北京的朋友去游历了一番。资国寺,位于吉安县城西面大约15公里处的梅塘乡龙须山的南麓。据清版庐陵县志《周必大游记》中载:“唐大历中(公元766-779)有曰法登者来隐此。当地人以龙须山林田宅施之,故号龙须山。”
曾游览过家乡的许多山水,远处的井冈山、安福武功山、峡江玉笥山,近处的青原山。熟不知身边的龙须山,那里深藏国家AA级保护文物资国寺。井冈山、玉笥山和武功山分别作过游记,离吉安市区10公里的青原山去过好几次,至今没有来得及给出游记痕迹。游赣江之东的青原山,不光是因为青原山风景美丽,还因山里有著名古刹净居寺和吉安最早的书院青原书院(阳明书院)。诗人杨万里赞它是:“山川江西第景”。去过青原山的游客应该知道,青原山山高海拔116米,峰峦连绵10余公里,山上古木蓊郁,奇葩芬芳,碧泉翠峰,各具情趣。潭、泉、溪、峡共30余处,喷雪、虎跑、珍珠、水三叠等飞瀑流泉,并泻于密林之中;攀天岳、芙蓉、翠屏、华盖诸峰,挺拔巍然,秀色如绘。青原山自古寺庙众多,尤以净居寺最负盛名。
著名净居寺历代屡经兴废,现存富有江南为文天祥手书,正气凛然。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大雄宝殿和毗卢阁。大雄宝殿四面为池,以拱桥相联。两边厢房为念佛座。额首为颜真卿手书“祖关”二字的石雕牌坊,后山上有纪念行恩禅师的七祖塔,均为游览之去处。
因山、因寺、因书院,历代名人学士姜公辅、段成式、周必大、胡铨、向敏中、刘辰翁、李东阳、湛若水、施闰章、翁方纲、蒋之奇等多慕名而来,游山礼佛,讲学授徒,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珍贵墨迹,仅《青原志》就收集诗文500多篇。颜真卿、黄庭坚、李纲、王守仁和文天祥等人的手迹石刻更为山中之墨宝。至今山中仍存净居寺、七祖塔、飞来塔、祖关、待月桥、迎风桥、龙潭、虎跑泉、试剑石等名胜古迹供人们寻访遗踪。
这里追记青原山,是因为青原山净居寺与今天寻访的龙须山资国禅寺有历史渊源。据史考记,资国禅寺号佛教禅宗道场,皇家寺院。始建于陏唐年间(约公元600年),后由曹溪六祖弟子法登禅师兴建并隐居于此。唐朝神龙年间,佛教传入青原山,于唐神龙元年(705年)建净居寺,净居寺青原系祖师行思道场。如此说来,先有龙须山资国禅寺,后有青原山净居寺。
然净居寺后来居上,有其由来。青原净居寺初名“安隐寺”(因傍安隐山而得名)。宋崇宁四年(1105年)改为现名。禅宗七祖行思,庐陵(今吉安)人,在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山南华寺受六祖慧能真传,于唐神龙元年到青原山创建寺院,广聚僧徒,传布佛法,发展成为禅宗南宗七祖所形成的青原法系,乃南宗两大法系之一;后又发展成曹洞、云门、法眼三家,影响远及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宋代民族恐龙、诗人文天祥有诗:“活大参禅笋,清泉透佛茶。……夜影灯前客,江西七祖家”。唐代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受阻,折回途中路过吉州时,参禅青原山。净居寺僧徒曾达千人,成为江西一大名寺,我国南方的主要佛场之一。
历史长河中,波澜起伏,几经兴衰,其沿带与佛教的盛衰息息相关。与净居寺一样,龙须山资国寺兴衰有时,据庐陵县志记载,唐昭宗时(公元889-903)敕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刘辰翁建两都文寺院于此寺。明朝嘉靖间(公元1522-1566)废。国朝(清朝)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眉庵秀禅师(清初高僧、净居寺方丈)重建。十六年(公元1657)火焚。十七年(公元1658)复建。康熙二年癸卯(公元1663)僧开一复构塔院及法堂。先前是一座具有九殿十八堂的佛教大道场。而今从现存残垣断壁来看,其建筑规模有净居寺2-3倍之大。据当地人回忆,原资国寺东西二侧有2处塔林(和尚归真之塔),其数量不下500座之多。可惜在解放后都被拆作水库、牛栏。可见资国寺是唐代至民国时代吉安地区的一处佛教大丛林。1949年以后,由于住寺僧人锐减,寺内香火渐息,从此没有僧人管理庙宇房舍,成了农民堆草放牛的场所,至使大殿、法堂等逐渐圮毁,只剩下地藏殿及部分僧舍、斋堂。1982年,吉安县在文物普查中将资国寺列入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青原山净居寺方丈、当代高僧体光大和尚,应吉安县、乡有关人士的邀请,亲临资国寺考察,惜其历史悠久、环境幽静和在佛教史上的地位,遂发心重兴资国寺,派出数名有道僧人,入住资国寺,并在地藏殿内供佛续香,礼拜诵经,作好复建该寺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吉安县有关方面大力支持,将原有保留下来的建筑物及1500余亩的土地、山林一并划归资国寺僧团管理。体光大师开始募集巨资,先后构筑了山门。占地面积逾一千平方米的大雄宝殿也已建成,新建的大雄宝殿,通高21米,二层重檐,挑角歇山顶。金碧辉煌的琉璃瓦掩映在青松翠竹之中,显得分外庄严华丽。
资国寺不仅在地方文献中有详尽记载,在寺内现还保存着不少文物古迹。其中有唐、宋时代刻凿缠枝莲纹、莲瓣纹青石柱墩近10尊。有光绪癸已(公元1893)刻镌的青石“地藏殿”、“地藏阁”石刻2方。有香炉峰、木鱼峰、翠映鹅公之岭(鹅公岭)、仙之岗(仙人岗)、合派之泉流(合派泉)、偏风亚眼(亚眼池)、万松平(风起传音)、龟蛇门、狮象关、架裟石、法雨塔等。在万松坪东边,解放后还在该处筑了一座近百亩的大水库,为资国寺新添了一景。重修中的资国寺,开始逐步形成了集宗教、艺术、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园林式寺院。
如今,我们看到的资国寺依山面水,门前有一口池塘。现在,我们来到资国寺门前,让目光集中,引我们游览这座千年古刹风采。走进寺门,是资国寺的前院,左为山神殿,右为福神词。拾级而入进入资国寺的主院,迎面是正在修建的雄伟壮丽的大雄宝殿,左侧仍保留着民清年代的建筑楼房,那里是传经讲学的地方。右侧是屹立在莲花池中的滴水观音像。大雄宝殿左侧为地藏宝殿、教学楼,右侧客堂斋房,千手观音院。大雄宝殿后院是盆景园,左侧是兜率阅,靠山左侧是权义亭、天龙泉,右侧是大悲楼,右侧拾级南上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