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她为镜,反省进取

以她为镜,反省进取

信义杂文2025-04-07 01:15:24
你们喜欢乌鸦还是喜鹊?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应当是不言而喻。所以当你看到《丑陋的中国人》这样的书名,你也许认为这又不知道是谁为了作秀,拿书名当纂头。不过,当你看了这本书后,就在也不会这么想了。触目惊心的《
你们喜欢乌鸦还是喜鹊?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应当是不言而喻。所以当你看到《丑陋的中国人》这样的书名,你也许认为这又不知道是谁为了作秀,拿书名当纂头。不过,当你看了这本书后,就在也不会这么想了。
触目惊心的《丑陋的中国人》是台湾怪人作家柏杨写的。在这本书中,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的批判了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等陋习,指出中国传统文化(酱缸文化)有一种过滤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
读完《丑陋的中国人》,我一点点地被震撼了:“我们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中国人的阿Q精神、死要面子、死不认错、麻木、自私……这些是身边任随时随地都能看见的。正如柏杨所说:中国人的口头禅“算了!算了!”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维方式,至今依然牢固地根植于当今国人的骨髓之中。我们中国的一句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说明了啥?说明中国人不团结、私心太重、怕吃亏上当、都喜欢为自己着想。试想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每个人都以我为主,怎么会团结呢?生活中,即使做错事了,也没有几个人会坦然认错:“对不起,请原谅!”恰恰相反,非要找出许许多多堂而皇之的理由去搪塞掩盖。这无疑又说明一个问题:中国人死不认错、太爱面子、虚荣心太强。一位中国人,一旦取得了一点小成就,有了一点小声望,就会沾沾自喜、目中无人。这个时候,说些阿谀逢迎的假话、大话、空话去迷糊他,他定会怡然自得地笑纳;假如你给他只言片语的批评或意见,他马上变脸。中国人的确会讲大道理,满口仁义道德,一旦遇见不平的事情,往往就袖手旁观,置若罔闻。中国人虚伪,虚伪的每天可能至少要带三套面具:对上级的一套,对下级的一套,和自己平级的一套。老是要揣摩顶头上司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要知道别人的心理,又不能被别人看穿。口口声声地说“万岁”,心里却把他骂的狗血喷头;明明想参加XX竞选,嘴上却说“不行啊,我哪里够资格?”中国人太累了!天天的言不由衷,心里想的总和嘴上说的不一样,长此以往,能不累吗?见好就收的中国人懂得常常自我膨胀,器小易盈,见识太少,心胸太窄,稍有一点气候,就感觉天下虽大,但唯我独尊。中国人不懂得反省,你教导我多少,我就能反驳你多少有余。尽管反省了,也只是习惯情绪反省,而不是理智反省。中国人情绪化,一点点事情就可以风气云涌、拔刀相见。中国人主观理念太强,对事情认识总是以看到的表面做判断标准,很大一部分人喜欢臆断。这是一种病,病症:眼盲,心乱,骄傲……看不清事情的全面性,不了解整体的概念,自以为清楚、透彻,却一无所知……另外柏杨还说到中国的的官性思想,两个字,虚骄。我所认识和理解的中国官性就是喜欢搞政绩,做花架子。我所见到的麻木就是人们对生活中不合理事情的态度。许多人虽然在背后议论纷纷,但是谁也不去揭发,去反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好象我们天生就是给他们当奴役的。当然揭发了也没用,天下乌鸦一般黑,说不定那天知道了给你一顶高帽子带,让你死得更快。“筷子”理论谁都听过,但真能做到吗?看来我们还需要努力。
柏杨对中国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呀!他所写的不是贬低,而是一种激励,一种对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期望。当然,我不否认,柏杨的有些观点、语言过于偏激。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的心态去反省,去训诫,去思考,更去行动。
历史如镜。镜子里不单有过去的辉煌,也有“阴影”。但有些人就只看到了辉煌,每天就只知道歌功颂德。祖国当然伟大,但需要每个人去创造、去维护!祖国正处于发展中,需要的是苦口良药,而不是带蜜的慢性毒药,不是糖衣炮弹。柏杨并不是说中国人一无是处,正如他所讲,中国人的好话已经有许多人去说,说得也太多,不用他再白费口舌。我们要多为国家的明天想想,不要总想着中国表面上的那点光彩,而忘记了被光彩遮住的阴影。因此,柏杨就是要指出中国人的“阴影”,即揭示中国人的劣根性,让中国人清醒清醒,能够看清自已所存在的问题,并能从中改正这些问题,不是只活在历史给我们留下的辉煌当中。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丑陋的中国人》为镜,反省进取!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对柏杨所说所写的不会有那么多同感,就会大声的对他的所说所写说“不”。
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