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三问
中国人追求怎样的生活?如何朴素的回答这一问题?它具有何种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多数国人的心态,用一句成语概括就叫“小富则安”,无论是男是女,也无论其现实生活是出格还是出轨,是贪财忘义还是为富不仁,追溯其初
中国人追求怎样的生活?如何朴素的回答这一问题?它具有何种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多数国人的心态,用一句成语概括就叫“小富则安”,无论是男是女,也无论其现实生活是出格还是出轨,是贪财忘义还是为富不仁,追溯其初始化的动机,无非是求小富则安的生活而不得,在心底最深处烙下贫穷的伤痕,(就像很多人最后毫不讳言的呐喊:老子<或老娘>穷怕了,怎么样?)因而惯性的世俗自利难以逆转。
小富是种模糊的量化描述,其实人们真实追求的,是一种生活的安全感。生老病死,天灾人祸,所有群体无意识中深藏的恐惧感是人类迷乱困惑的根源,如果这些都安妥无虞,人们又何至于心浮气躁,穷凶极恶呢?
自古以来,人们不断心甘情愿地交出自己的被统治权,就是奢望能够换回一份安全感,多么朴素的原理?不需要任何哲学思辨,普通人也能懂得。那么为什么古今中外、历朝历代的统治阶层都还要不断强调统治的复杂性,管理的艰巨性,贪腐的必然性,暴政的合理性呢——那些不都是其理当承受的必然任务吗?人们交出自己最可贵的事物:部分自由,以接受自己的命运向某种预设轨道并靠,只是希望调度者的科学安排,而不要飞入小行星带或撞到彗星或直接飞进恒星内部。而身为统治阶层或是管理阶层——随便怎么说吧!(反正人们的自尊早已荡然无存),无法尽好自己的本分,无法兑现人们的这一本质需求,借口越多越是无能的表现。无能而不认就如同知错而不改,那么所有的失误,必须经由推卸的理由以便向被交换方索取更多,以达成新的平衡。这里的索取物,就是自由!
安全感就如同人类文明本身一样,是一个不断进步的事物。相信洞穴时代的人们所追求的安全感和今天的我们所追求的一定大相径庭。今天的我们,希望能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找到一个安身立命、择偶繁衍的人造洞穴而不需要为此肩负一辈子的债务后成为工业社会新兴奴隶阶层的一员;希望上学坐校车不要翻到沟里,过马路不要被XX的儿子飙车撞死,偶尔坐一次动车不要用生命来为某局长的贪婪埋单;希望在吃的时候不要埋怨当初学校的化学课程教得肤浅,无法用简单方法测知食物中添加的突破想象力的各种元素;希望生病时不要因为没钱而被孤零零的扔在医院的走廊被匆匆而过的大夫护士踢来踢去,更不希望因为钱不够而只给医治一半,让你生也不能死也不得,经受堕落的天使(穿白衣的那种)才该经受的炼狱煎熬,尤其不希望连病都没生,仅仅在公园的长椅上睡一觉或是进酒吧和个好看的异性喝杯酒,第二天醒来就发现自己少掉了某个重要器官,而某个医院德高望重的主治大夫正拿着它给自己赚钱呢!
我们的现实,真的忍心细看吗?多少人买不起房,(买车就不谈了,别被车撞死已是万幸),结不起婚,看不起病,吃不起真正天然的食品。偶尔想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去忘却尘世忧愁,却发现自然景观也是地方财政的一部分,于是我们只好恬不知耻地在人造湖畔偷偷地垂钓一杆,却还要防着别一不小心被市容监察执法队抓住暴打一顿;想要努力工作赚钱吧!却常常被争取上进、力求跻身政坛的伟大企业家们逼得发疯跳楼;好不容易赚到点钱吧,存在银行却抵不住物价飞涨利率常调,投进股市却又一夜蒸发;想要勤奋学习,却发现即便大学毕业也未必能找到一份满意工作;想要投身节能环保的伟大事业,却发现原来阳光和空气也是国有资产;想要学着他人做生意发财致富,却发现即便你价低质优服务好也未必竞争得过卖几千元一个垃圾货的关系户;想做外贸,发达国家的金融家通过货币杠杆剥削你;想做内销,国有企业排斥你,更有“相关部门”时不时的添加游戏规则来让你无所适从;急功近利的资本市场疏远你;怨气冲天的雇工迁怒你;无所不为的竞争对手挤兑你……是不是真想疯狂呐喊一声:我们这个现实到底怎么啦?
社会上那么多青年喜欢看日剧,中年喜欢看韩剧那是有道理的,人们所沉迷的并不仅仅是剧情本身,更是前瞻意识中对那份安全、从容、幽默、富有小情趣的生活气息的认同与渴望,就好像一剂安慰药,其实并不能改变现实多少,但却能平衡心灵。
上述问题,我想即便扩大到全世界的范畴也还是能够适用,毕竟世间无乐土,所谓的乐土,迄今为止也只能存在于诸如《阿斯特拉耸耸肩》的亚特兰蒂斯幻想中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