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迷失了天使的眼睛

金钱迷失了天使的眼睛

遭徒杂文2025-03-31 18:46:04
“救死扶伤”历来是医护人员最基本的工作职责,但是不知从何时起,这四个字已经从某些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里悄悄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那诱人的金钱效应。钱,让某些医护人员的“治病救人”演变成了“治病拿钱”,可以
“救死扶伤”历来是医护人员最基本的工作职责,但是不知从何时起,这四个字已经从某些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里悄悄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那诱人的金钱效应。钱,让某些医护人员的“治病救人”演变成了“治病拿钱”,可以开贵的处方,决不开便宜的;可以开有费用拿的处方,决不开常规用药;能让你动手术的,决不让你接受保守治疗;能劝你做仪器检查的,一个都不会遗漏。所有这些都源自“钱”这个字,但是所有的医护人员却一直喊自己是低收入群体,我不明白他们的收入到底低在哪里。
笔者在十七年前就是某家全国知名的大型医药企业的医药销售代表,经常和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务人员打交道。那时还不像现在属于全民买房买车的时代,就连传呼机也不是全民普及的。但是我在和这些医院的上层领导、主治医生、药剂科的有关人员的接触下,发现只要进入这些大牌医院的毕业生,不出五年就可以买房买车,可见他们的收益率比我们这些医药销售代表都要高,高得简直让人咋舌。
要想把药品打入这些医院,你不拿金子出来铺路休想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凯旋而归。尽管现在医保查得紧,但是上有政策,下必有对策:开药有限制,那就多让病人接受昂贵的仪器检查,每开一张仪器检查单,有二十元到五十元不等的奖励费;门急诊不能多开药,那就小病大治,请你住院,因为住院病人的医药费用没有限制;有些病明明可以采取保守疗法,但医生偏偏要请你住院吃一刀,所有不属于医保范围的药和医药器械产品一并用上,那些动辄上万的进口医药器械产品和医药药品的暴利是任何不知内情的人都无法了解的。
很多人都格外迷信国外的进口医药产品,对国内的医药产品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可是有多少人是内行的。好多进口医药产品不是在生产国被淘汰,被新的产品所替代,就是处在临床试用期,拿到我们国家做临床试用。按照国际惯例,给病人做临床试用的产品不但不能收取医药费,还要给予病人临床试用费用,以作为病人在试用该产品时所发生的不良药物反应的补偿。可是在我们国家的医药行业却把病人当成了傻子,能宰绝不手软,即便病人使用该临床药物发生不良后果,那也是病人自认倒霉,因为病人及其家属根本不知内情。其实我国的医药标准并不比美国FDA(食品医药监管局)低,很多产品的临床应用效果根本不比进口药品差,但就是有很多人宁肯用进口产品,也不相信自己国家的产品,这与医生在开处方时的“循循善诱”有关,因为绝大多数的病人都相信医生是权威,其实这是在拿自己的手打自己的脸,然后还要保持微笑的姿态安慰自己:“国产的就是不如进口的。”
有些大型知名医院明明有住院病床,住院部各科室的护士长却和医生联合起来对病人说床位紧张,无法让病人及时入院诊治。记得笔者的婆婆几年前因为突发胆结石症急需入院动手术,这家知名度极高的专科医院的急症医生立马告知现在没有床位,需自行解决床位问题。为了救老人的命,笔者没有办法,只得利用关系托人找到该医院住院部外科护士长,悄悄地塞了一个大信封给她,她没有任何拒绝的表示,立即塞进口袋,当天下午就解决了床位问题,可见这样的办事效率因为有钱的参与就显得格外的高。
要说医生的职业是低收入职业,你会相信吗?看看现在的医院设施,豪华的医技大楼,病人到手的高额医药费单子,再看看那些医生傲人的态度,冰冷的语气,我不觉得医生这行业会是低收入的行业。要说医生的职业应该是高尚的,是受人尊敬的,但是当所有的医生都把钱当作了人生的最高追求,那么职业道德就成了踩在脚下的垫脚石。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