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比较”
生活中常常需要“比较”的参与。购买生活用品需要“比较”,权衡利弊得失需要“比较”,一种物什的孰优孰劣需要“比较”,甚至决定人生走向的职业也需要“比较”。“比较”已渗入人的全部思维,对任何物事都进行一番
生活中常常需要“比较”的参与。购买生活用品需要“比较”,权衡利弊得失需要“比较”,一种物什的孰优孰劣需要“比较”,甚至决定人生走向的职业也需要“比较”。“比较”已渗入人的全部思维,对任何物事都进行一番比较是人的思维惯性。然而,怎么去比较,该比较什么,不该比较什么,用以作比较的参照物是否合乎情理,这些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人去注意。乃至好多人拿着“比较”去乱比,有人比美丽,有人比财富,有人比职业,甚至有好多男人可以跟别人比老婆,也有好多女人跟别人比老公,孩子们比老爸、老妈。可笑的是有些人在比较中找到了自信,也有好多人在比较中丧失了信心。有些人喜欢拿自己的弱点去比较别人的优点。这样做的人得到的结果不外乎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于比较的作用,使自己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缺陷,拿别人这些方面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使自己在经常的比较中日臻完善。二是由于比较的作用,使自己仅有的一点自信在跟优秀者的比较中逐渐消亡,认为任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优秀者的那种境界,这样,信心便在长期的比较中消亡,乃至后来便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
也有些人喜欢拿自己的优点去比较别人的缺点。这样做的人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长期在这样的比较中会滋生“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这样的人慢慢会变得竭斯底里,身无半点长处,但却能傲视天下一切,认为天下人莫能如己。视他人如草芥,视世界如茅坑,一天天在自我陶醉中度过,到后来只落得个众叛亲离、人人见而避之的下场。
“比较”是激发人斗志的号角,生活中正确使用“比较”,会使人有个为之奋斗的目标。而如果事事比较、时时比较,而且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去跟“大官”比权力,去跟“大款”比钞票,去跟“作家”比文笔,去跟“模特”比身段,这样的“比较”说好听点是“瞎比”,说难听点是“傻比”。那么,生活中应该怎样去用运“比较”才能给自己以发展的动力呢?这就需要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来做基础,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才能帮助自己找到该比的和应比的对象,才能使自己不夜郎自大,去盲目的跟高过自己许多的人进行比较。
有这样一则故事:村头的榆树下一只老母鸡天天在那儿去觅食,它刨啊,啄啊,总觉得自己的命好苦。有一天,它看见榆树上有一只喜鹊悠然自得的在榆树枝上来回踱步。于是老母鸡心底暗暗跟喜鹊做起了比较:喜鹊跟我一样有两只翅膀两条腿,凭什么它就可以那么悠闲的飞来飞去,一点儿也不为了生计而奔忙。而自己却天天土里刨食吃,运气不好的时候还常常饿着肚子。老母鸡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它问喜鹊:自己可不可以跟喜鹊一样可以飞来飞去,在高高的榆树枝上来回踱步呢。喜鹊听完哈哈大笑起来,它给母鸡说:完全可以!只不过需要老母鸡一段时间的苦练才能飞上榆树。从那以后,老母鸡天天扑棱着翅膀练飞翔。终于,有一天老母鸡飞上了高高的榆树。然而,不幸的天空突然飞来了一只鹰……
喜鹊毕竟有它自己的生活环境,它知道榆树那个高度上存在着什么样的潜在威胁,它也知道怎样去应对那样的威胁。并且在幼时,当老母鸡钻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享受天伦的时候,喜鹊却在冰天雪地里为自己以后的生存做着艰苦卓绝的训练。当老母鸡要和喜鹊比高度的时候,一切已成定局。老母鸡永远也无法知道喜鹊在那样的高度曾经经历了多少次威胁和危险。是的:有时候鹰比鸡要飞得低,但鸡永远也飞不到鹰的高度。
生活中作“比较”本来没有错,然而用以作比较的参照物却很重要。谁如果忽略了自己的位置去盲目的跟“异类”作“比较”,那他得到的结果往往会大相径庭。在同类中比较,会使人生发前进的动力。跨高度去做比较,那只能是一场令人齿冷的笑料。须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也”!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血,是怎么被见红的?
下一篇:时间这个东西,人类这种生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