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家讲坛到Discovery

从百家讲坛到Discovery

明庶杂文2025-05-21 09:28:26
我已经好久都没有看过百家讲坛了,实际上我总共也没有看过多少,但是我对易中天讲的三国和先秦诸子都是很感兴趣的,其他的就不大喜欢了。我认为于丹太过于严肃,我曾经跟我妈说过,你可以听于丹来学习普通话。我不喜
我已经好久都没有看过百家讲坛了,实际上我总共也没有看过多少,但是我对易中天讲的三国和先秦诸子都是很感兴趣的,其他的就不大喜欢了。我认为于丹太过于严肃,我曾经跟我妈说过,你可以听于丹来学习普通话。我不喜欢那些正襟危坐的人,易中天就比较活泼,总是开一些小玩笑,我还记得有一个叫曾仕强的台湾人,讲的是胡海岩,他也挺好,因为他总是嬉皮笑脸的,但是我还是不大喜欢他的内容,他讲的是教人如何做人做事的。我想,大多数人都讨厌被别人教着要怎么做怎么做吧,特别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另外在我看来,百家讲坛并不是百家讲坛,因为它除了讲历史,什么也不讲了。我不知道是不是那一段时期内是这样,还是一直都是这样,因为在易中天之前,我都不知道有这个节目。而我的一位同学,他说他在易中天之后,从来就不看百家讲坛了。他说,其实很早以前就有这个节目了,而且讲的内容是很广泛,并不限于历史。我说,现在的总是拿历史说事,总是捡一些陈芝麻烂谷子,大说特说,《水浒》还要把其中的每个人拿出来说,唐朝那么多诗人,宋朝那么多词人,每个人说一遍,一万年也说不完啊,而为什么不讲一些科普和科学的东西,为什么不讲一些现代的事情和人物,为什么不讲一些西方的历史和文化。我同学还说,易中天讲的其实也都是书上的内容,他的三国讲的就是《三国志》,只不过他用一种比较诙谐和现代的语言讲出来而已,他讲的小故事和小笑话也都是书上有的,只是因为现在的人很少看那种书了,所以他们都不知道,易中天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出来就很吸引人了。而据我所知,易中天讲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大概在八十多年前,冯友兰先生就讲过,而且还写过一部著作,书名叫做《中国哲学史》,易中天讲的东西跟那本书里面的内容非常相似,就像我同学说的,其实书上都有。
所以到后来,我对这种节目就没有兴致了,再说我也不是那种天天闲着有空听那玩意的闲人。因为我要学英语,想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水平,于是我就去听外国的一些节目了。在中国好像很难收到那些节目,但是在学校里,就有很大的方便了,我找到了Discovery,一下子就吸引住我了。虽然到现在我也只是零零碎碎的听了一些,但是我发现里面的内容就很符合我的胃口,讲科学,讲应用,讲工程,讲发现,讲探索,讲各国地理历史文化人情风俗,根本就不是百家讲坛那样一家独大了。不管是在视觉还是在听觉上,都做得相当成功,有的很漂亮,有的很震撼,有的很感人。有一次,我差点被一个旅游节目感动得要哭了,里面讲的是在非洲旅行的见闻,讲到一些非洲人民的生活,当时我就想,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节目啊。
在中国,也并不是没有好的节目,比如我以前就很喜欢的探索发现,还有一些历史考古节目。我记得曾经有一个节目我就特别喜欢看,名字是叫做《秘境追踪》,讲的宇宙和外星人的事情。我猜,男孩子和男性青年应该都喜欢这种类型的节目,就像小时候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一样。而且我觉得这样的节目很有启智的效果,能让人遐想到很多东西。还有一个节目,就是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很多人都喜欢看吧。这些都是好的节目,但是像这样的却不多。
就拿《动物世界》来说吧,里面的内容其实都是外国人拍摄制作的,解说本来也是外国人的,只不过是让赵忠祥的金嗓子念出来而已。我小时候也并不知道,还以为都是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后来看了国外的那些节目,就像Discovery,或者NationalGeographic,发现原来国外人早就做那些玩意了,而中国人只不过是把它拿过来而已。我只好叹息为什么中国人就做不出来那些玩意呢。是中国人太穷了吗?当然不是,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速度是那么的快——至少数据上是这样的。是中国人不够聪明?中国人自己可不这样认为,总是挂在嘴边的五千年文化,和中国人是如何的勤劳智慧肯吃苦的优点。
有时候再看看中国的那些节目,真是觉得很可悲。从小孩子看的动画片,例如改编的《西游记》及其衍生品,蓝猫,等等,每次看到我就想笑,真是拙劣,中国的小朋友真是可怜,不过幸好还有日本的一些动漫涌进来,不然,我真怕他们没有什么鉴赏力了,当然,至于日本以及西方的那些动漫会不会给我们的小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我暂且不说,但是从制作技术上,从想象力上,我都不得不承认,国外的确实是领先于我们的。再到成年人看的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以及一些古典经典神话故事改编,等等,一点创新性都没有,而且假模假样装正经,实在是让人倒胃,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每年还要拍那么多数量的垃圾。
记得看过一个报道,在一些排名当中(不一定准确和官方),说中国学生的想象力水平是世界倒数第一,对于这个说法,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这样的大环境怎么可能不生产这样一批学生呢?他们只知道考试,只知道学习成绩和名次。所以我想,要提高中国学生的想象力,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一些小事做起,多做一些有启发的事情,而不是成天考试,从而慢慢逆转这个可怕的趋势。比如在电视节目中,百家讲坛就可以多讲一讲科学和民主,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引进来——,不要总是固守那一点很多年前的历史的东西,也要把视线放在其他事物上,要把眼光放在未来,不仅关注自我还要关注中国外部。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