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排

十八排

交蚀小说2025-12-15 17:47:59
一个残冬初春的晴好天,妈妈带我去老刘家。这老刘家说是老刘家,但用我现在的眼光看,那是不能叫家的,因为那根本就不是一个家。这老刘家就一个干巴老头,别人都管他叫刘三得瑟,就是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他的大号叫什么
一个残冬初春的晴好天,妈妈带我去老刘家。这老刘家说是老刘家,但用我现在的眼光看,那是不能叫家的,因为那根本就不是一个家。这老刘家就一个干巴老头,别人都管他叫刘三得瑟,就是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他的大号叫什么,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名字。这老刘家在我家的北面,一间拉卡辫子房。什么叫拉卡辫子房?我还真得给你细说道说道。所谓拉卡辫子就是在盖房子时,先在房子的四个犄角立上根柱子,然后再在两根柱子之间(当然是四周墙的的两根柱子之间,绝不是对角线的两根柱子之间)等距离的立上两根或几根柱子。当然前后两面立柱子时要把门窗的位置留出来再立。这样四面都把柱子立好以后,就开始做墙了。做墙的材料就是拉卡辫子。拉卡辫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呢?那很简单。就是在要盖的房子的四面离墙四五尺远的地方,每面都挖上个四方池子,在池子里灌上多半池水,然后在往池子里扔土,一边往池子里扔土,一边把土在池子里搅开,使土和水搅拌成泥浆,等泥浆达到一定干稠的程度,人们就可以在池子的四周把一把一把洋草放进池子里,来回滚动着沾着泥浆,使手中的一把洋草绺子变成了一把裹着泥浆的洋草绺子,把这裹有泥浆的洋草绺子在房子四周的柱子上编辫儿,当地人就把这种带有泥浆的洋草绺子叫做拉卡辫子。把这一层一层的拉卡辫子编到一定的高度,在上面架上梁椽,编上房巴,抹上泥,苫上草,再在前后墙留有门窗处安上门窗。就成了一所拉卡辫子房。当地人都住这种拉卡辫子房。不过别人家都是三间或五间的房屋,在这个小屯子里,唯独他老刘家是一间房。我和妈妈来到这老刘家,小屋子里早已坐满了人。因为是一间房屋子里半截子炕连着锅台。人又早就坐满了,所以连锅台上都坐了人。都是女人。这屋子里共有两个男人就是我和这家的主人刘三得瑟。因为我知道妈妈带我来刘三得瑟家的目的——那就是刘三得瑟要娶老婆了,我们来卖呆(看热闹)。只见那半截子炕上坐着一个老太婆,围她做了一圈都是村中的娘们们。从我和妈妈进到屋子中就听坐在半截炕中央的老太婆主讲并提问。当我和妈进到屋子的时候,老太婆正在自我介绍:“……我也不满大家伙,我走到金山屯老李家的时候,正好是十七家,那屯子的人给我起了个外号,管我叫十七排,那意思是从我年轻时第一次结婚过门子排到金山屯李大熊包家是十七家。可我到他家没到半年,这李大熊包就他妈的蹬腿了!”她问站在窗口的刘三得瑟:“你要是能教我们站脚的话,那也就是说排到第十八家了。”屋子里的娘们们哈哈大笑。
刘三得瑟把双手往两个胳肢窝一抱说:“排到我这都十八家了,那十七家一个人一次的话,一点新鲜的感觉都没有了,再说那十七家乃个人也不能一次两次吧,轮到我这就已经是个滥桃了”娘们们又是一阵大笑。
也不知是谁来了一句:“我说三得瑟,那滥桃可不滥味。还不倒牙!”
娘们们又是一阵子的大笑。我可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笑的是什么。我就缠着妈妈要回家。为此妈妈还给了一脚,我哭了!
坐在炕中央的老太婆说:“咳,这媳妇,你咋用脚踢孩子,你要是踢到小机子上孩子会做病的。”说完他就向屋外扯着长声喊了起来:“民——子——!民——子——”
不一会就从外面进来一个孩子,看样子他能比我大一半,十五六岁的样子吧,手里拎个弹弓。他冲老太婆问道:“干啥呀?奶奶!”
老太婆说:“你带小弟弟出外头玩,这里大人说话他听不进去,你领他打雀去吧!”
这个民子就把我拽了出去。他就领我去打雀。他的弹弓打的真准,只要是弹蛋儿能打到的地方就一定弹不虚发,那家雀儿就一定被打中。
后来我才知道他的大名叫张铁民,因为爹妈死的早,是他奶奶把他带到他奶奶下嫁的那家人家,他跟着奶奶一直走了十七家后最后落脚到刘三得瑟家。老太婆和刘三得瑟怎么讲的我是不知道,不管是两人打伙还是算正式夫妻,总之她是在刘三得瑟家住了下来。
后来屯中一群像我这么大的孩子就整天的跟着张铁民在大街上打雀。
我们每天玩的都非常开心,可是半年后老太婆死了。
从发送完老太婆,就再也见不到能打雀的民子了!
后来听大人说张铁民给一个算命的瞎子领道儿。
我到现在才体会到十八排这个女人和他的孙子张铁民俩人的命真是苦哇!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