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成与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一句诗道尽了中华民族丞相的楷模——诸葛亮。特别是在受过《三国演义》的浸淫后,诸葛亮在今人心目中成为伟大的神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代表。但是,看人总是要一分为二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一句诗道尽了中华民族丞相的楷模——诸葛亮。特别是在受过《三国演义》的浸淫后,诸葛亮在今人心目中成为伟大的神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代表。但是,看人总是要一分为二的,我们必须从历史人物中汲取营养部分,去糟粕,存精华。诸葛亮不是神,他是人,要正确的看待他,必须把他拉下神坛,给他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诸葛亮,成在“定三分天下之计”。诸葛亮是否有军事才能在他被“三顾茅庐”前是无法看出来的。但是,他的“隆中对”无疑和鲁肃为孙权规划的“三分天下”、周瑜为孙策规划的“二分天下”之计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其是否有高谈阔论之嫌,但这毕竟是他高瞻远瞩的一面。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没有远见是不可能成功的,就这一点来说,诸葛亮的学识、气度让他成功的得到了刘备的欣赏。
诸葛亮,成在追随刘备,而非曹操、孙权。暂且不说刘表、袁绍、吕布、刘璋这些人,诸葛亮不会去投靠,因为以诸葛亮的政治敏感,也许早就把这些人从逐鹿天下的战场上排除了。这里要说的是,曹操和孙权,他也是不能去投靠的。一个人才,必须找到合适的平台才能将自己所学充分发挥出来,而恰恰投靠曹操和孙权是诸葛亮不能尽全才的。曹操手下文有二荀、郭嘉;武有诸夏侯、张辽、张郃、乐进、李典等——诚然,曹操对于人才是十分尊重的,可是曹操手下的人才实在是太多了,已经饱和了,诸葛亮再去,恐怕连个军师祭酒都当不上。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他要做管仲、乐毅,显然在曹操集团是无法实现这个目标的。再说孙权方面,文有张昭、顾雍、鲁肃,武有周瑜、吕蒙、甘宁、黄盖、程普等等,这些臣子多半是孙坚时代就出来跟随打天下的,都是三朝元老,且东吴集团内部都是些互相熟悉、私人关系很好的人物,诸葛亮一个来自荆州的外人,是很难插进来的。刘备,一个靠卖草鞋为生却心怀大志的自封皇叔,是诸葛亮相中的。此时的刘备只有关羽、张飞、赵云三员武将,庞统、法正等谋士尚未加入,而诸葛亮正好填补了这个空档。他一开始在刘备集团就是去扮演谋士这个角色的。
诸葛亮,成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是诸葛亮人格的伟大之处。一个人做人是否成功,是否为后世所景仰,与他的脾性、人格有很大关联。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化身,家无余裕,把自己的前半生献给了他的伯乐——刘备,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刘备的后代——刘禅。这样的忠诚,是世所罕见的,也是在道德沦丧、人心不古的社会里非常值得人们景仰和学习的。
诸葛亮,成在治理蜀国,可比萧何。在历史学界,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一直是个争论的话题,不说刘备未托孤前没有什么大的表现——按照《三国志》历史来说,赤壁之战的总指挥是周瑜,而诸葛亮当时只是刚走出南阳的二十多岁小伙子,并未实质参与此战——就算在托孤之后,他也只是六出祁山,而且是无功而返,这样的军事战绩自然无法和曹操官渡胜袁绍、周瑜赤壁烧曹操、陆逊夷陵烧刘备相比的。三国史上的三大战役,诸葛亮赶上了两次,却一次也没有实质性的参与。但是,诸葛亮治理国家方面还是井井有条的。蜀国在他的治理下人口增长很快,物产丰富,本来就是天府之国的蜀地物产更加丰盛。诸葛亮其实是在扮演当年萧何扮演的角色。
诸葛亮,败在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其实,这并不是他的错。关于这个问题,史学界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诸葛亮是志大才疏,耗尽了蜀国几十万的兵力,却未见尺寸之功;有人认为他鞠躬尽瘁,出祁山是为完成刘备遗愿,剪除汉贼曹氏,恢复大汉,是正义之举。胜败乃兵家常事,在这点上,我们不应该苛责诸葛亮。蜀汉本就是一个攻略性国家,它的建国方式和地理位置决定它必须东扩,不能停下脚步。还有一点,在三国中,蜀是最弱的,它必须靠不断向外扩张来显示自己的军事实力,向世人彰显那一点点可怜的自尊。诸葛亮此时扶植的是一个“扶不起”的君主,对于诸葛亮来说,一方面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另一方面却尴尬的要尽全力发挥自己的各方面才能,直到枯竭。可毕竟人无完人,诸葛亮也不是万能。刘禅遇到诸葛亮是幸福的,也许刘禅本来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当年在长阪坡被赵云从千军万马中救出,而后轻易的继承了父亲打拼一生来的江山,之后自己也不用费煞心思去管理,只交给诸葛亮就可以了,他只需坐在龙椅上摆个样子。这不仅是刘禅的悲哀,更直接导致了诸葛亮的悲剧。
诸葛亮,败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世人或许大多都认为这正是诸葛亮的成功之处,而我却认为这恰恰是他的失败之处。对于后人来说,这样的人是非常直接崇敬的;而对于诸葛亮自己来说,却是非常痛苦的。六出祁山未见尺寸之功,或多或少的说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确实是不怎么杰出。但他没有办法,刘备把蜀国托付给了他,他不能辜负刘备的这份心意。所以尽管他可能认识到自己军事能力的不足,也不得不去指挥“六出祁山”。一篇《出师表》道尽了他的辛酸。
诸葛亮,败在对于蜀汉人才的培养上。诸葛亮明明知道自己不是全才,却还在努力的把所有的事都让自己来完成,所以造成了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曾经一起创业的庞统、法正、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先后离世,蜀汉后期培养人才的重任自然要落在身为丞相的诸葛亮身上。但诸葛亮似乎只忙着做不是自己强项的军事行动,却对自己擅长的国家管理撒手不管。这也是他的失误之处。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诸葛亮非要用有限的时间做无限的事情,事事亲历亲为。此举倒是省了蜀汉其他官员和蜀汉君主刘禅的心,但这对于诸葛亮来说,确实是费力不讨好的做法。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物流(监管员)人的悲哀
下一篇:我们都在努力着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