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得认真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名言。话说得悖情悖理,荒诞不经。人人都想聪明而怕糊涂,板桥却道"难得糊涂","糊涂"既"难得",就成了稀世珍品,也就成了世人经常引用的名言。不过,值得人们深思是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名言。话说得悖情悖理,荒诞不经。人人都想聪明而怕糊涂,板桥却道"难得糊涂","糊涂"既"难得",就成了稀世珍品,也就成了世人经常引用的名言。不过,值得人们深思是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哪一个是靠糊涂推进的,哪一样是靠糊涂改变的呢?与糊涂相反的自然是清醒了。要想清醒就离不开认真,认真是每个人清醒做人、做事的前提和关键。不认真就要吃亏,就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柄。古代成语“滥竽充数”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人们一般都理解是对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的嘲笑。实际上它也对那个糊涂的齐宣王的一个鄙视。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你看,齐宣王是不是太不认真了,南郭先生会不会吹竽咋不审审呢?被糊弄了不说,恐怕还得掏腰包付费,岂不是典型的“冤大头”?话回到现实的今天,马三立与其搭挡赵佩茹表演的《买猴儿》大家兴许也记得。这个相声说的也是一个“工作马马虎虎、办事大大咧咧、说话嘻嘻哈哈,‘吊儿啷当’不认真的马大哈”。其做法虽不可与齐宣王相提并论,但对人的警示和劝戒都是一样的。
由此可见,人不能真糊涂,更不能装糊涂,还得需要认真。认真了,就得搞清甲乙丙丁,子丑寅卯。什么事不光要知其然,还得知道所以然,弄个明白。这样才能把想要办的事情做好。“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这是毛主席几十年前说过的一句话,其道理是深刻的。
不过,时下人们对“认真”使用和理解可不那么好了。特别是用在某个人身上,就好像成了另类。仔细地分析起来,“认真”二字早已失去原有涵义。譬如:本来每当某个人表扬某个人认真,是褒扬,肯定时,但相反那个人却在琢磨,他说的“认真”是什么意思?是说我固执、呆板、认死理?还是说我办事不灵活、不按领导意图办事呢?由此造成了不认真的照样不认真,原来能认真或想认真的人也“心有余悸”的不敢“认真”了。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时评说:“目前国内无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或大学,素质不高,能胜任者寥寥无几,由无知而吃亏的事太多。这是干部政策、教育制度、学术风气的问题。中国人认真研究问题的人太少,越来越少,因为研究费力而无用。”这实在是“认真”的悲哀了。
依我个人的观点,做人、做事还是讲究认真的好。正所谓“认认真真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当然,学会认真的确是件挺难的一件事情。首先遇到的是原则和标准问题。做人要有做人尺度。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做的事情应达到什么程度都应该有个谱儿。其次,要有恒心。既然这件事情考虑周全了,想做了。那就要把它做好。这就要有毅力,有耐心。最后还得讲究方式方法。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主有次,有大有小,按哲学的理解这叫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讲究方法,还要考虑场合问题。这是中国的现实和国情。有些时候你想的或做的事情也许都对,但如果时间不对,地点不对,认真了就有可能会起相反的负面影响,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了,这个“认真”也就等于了负数。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莫待来世
下一篇:残年老树经典语录(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