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最聪明、最出色、最卑鄙的人

培根:最聪明、最出色、最卑鄙的人

德昂族杂文2025-11-15 07:46:51
人类人化中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个人人品低下,为世人所耻,但是他所创造的文化作品却深受世人喜爱,并且影响一代一代的人。对这种现象,我们当作如何的解释?似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释。一方面,我们要唾弃其
人类人化中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个人人品低下,为世人所耻,但是他所创造的文化作品却深受世人喜爱,并且影响一代一代的人。对这种现象,我们当作如何的解释?似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释。一方面,我们要唾弃其为人的糟粕,另一方面又不忍心放弃其所创造的文化。将这样的人和他们的文章相比较,正直的人们会深刻感到其中的矛盾,难以作出决策。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有德者未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读一个有言无德人的文章会让我们感到痛苦,因为他的言和自己的行为是互相抵牾的,阅读者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当我阅读培根的随笔的时候,我所处的境界就是这样的。
《培根随笔集》是培根在世界文学史上留名的重要著作。该书最初写于1597年,比法国随笔作家蒙田的第一本随笔晚17年,他第一个将蒙田的随笔推介到英国,开创了英国文学的新文体。王佐良先生在他的《英国文学史》中写道:“他的文学声誉就建立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上,”“他是第一个把法国蒙田创立的随笔这一文学形式移植到英国来的人,后来它变成英国散文中最令人爱读的品种之一。”我所阅读的由光明日报社出版、蒲隆翻译的这本书共有随笔58篇,应该是1625年最后修订的那种,最初的仅仅收录10篇。蒲隆认为这本书“为培根在世界文学史上奠定了伟大散文家的地位”。我们很多的人,对培根的随笔是爱不释手的,书中很多的名句警言都能够做到背诵如流,并且用来惕警激励自己。这位伟大的散文家用他伟大的文字哺育了一代一代的读书人,鼓舞了一代一代的读书人的精神与思想。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文学史享有盛誉的大散文家,其人品却相当的差,诗人蒲伯说他是“最聪明、最出色、最卑鄙的人”。蒲隆在他的译本序里也这样说:“培根可以说是个有言无德的人。他在文章中宣扬节俭,但他的生活却极为阔卓。他当大法官时,光伦敦私宅里的仆人就数以百计,而且个个自以为是,连培根的母亲也口出怨言。他主张廉洁,但结果受贿丢官,弄的身败名裂。”就是这样一个主张节俭,却过着穷奢极欲生活、主张廉洁却贪婪受贿的人却用自己的文字主宰着1597年以来世人的灵魂。这岂非咄咄怪事!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父亲尼古拉?培根(1510年12月28日——1579年2月20日)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敦,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部事物。母亲安尼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的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1579年,培根的父亲病逝,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在回国奔父丧之后,培根住进了葛莱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求职位。1582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589年,成为法院出缺后的书记。1602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1602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授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授封为奥尔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国务活动上,而存在与对科学真理的探求上。这一时期,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著作。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磅,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1626年3月底,培根坐车经守伦敦北郊。当时他正在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作一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培根的一生主要致力于科学真理的研究与追寻,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的著作主要有《新工具论》、《亨利七世史》、《学术的进展》以及他的随笔集。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是他的人品值得我们批判。
培根的人品主要在他的廉洁上出了巨大的问题。他作为大法官,可说是权倾朝野,但是就是在这个位子上,他做了与他言语不一致的行为,成为一个贪污受贿犯。他的道理比谁都说得好听,在《谈高位》一文中,他这样说道:“当权有四大弊端:拖拉、腐败、粗暴、耳朵软。”“若要防止腐败,不仅要约束自己或仆人的手不收,而且要约束求请者的手不送;因为奉行廉洁是约束一方,而宣扬廉洁、公开厌弃贿赂则是约束另一方;所以不仅要防过,而且要避嫌。”看来他是主张高位的人不要贪污受贿的,而且开出了怎样做到不贪污、不受贿的方子。和现在提倡的“红包礼金不能收,工程项目不插手,身边人员要管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培根的这些话要是放在现在,某一个领导在台上大放厥词,台下的人也会情不自禁受到鼓励而鼓掌。更有甚者,在《谈财富》一文中,培根说的还叫人血脉膨胀。他说:“巨大的财富没有真正的用处,除非用来布施,剩下的就只有炫耀了。”“一个拥有巨额财富的人是无法受到由衷的喜悦的,他可以保管财富,他有权把它施舍捐赠,他可以因为有钱而名扬天下,但对财主而言,没有实在的用处。”这个认为巨额财富无用的人,还告诫世人生财要有道,“不要追求眩眼的财富,而是去追求可以正正当当地获得、合情合理地使用、高高兴兴地分配、心安理得地留下的那种财富。”这和中国古代的先哲们说倡导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我们的先哲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而培根践踏了自己的思想。一个人能够说得这么中听,而做的时候又是那么洒脱,对自己贪欲贪婪的心理与行为没有一点的忏悔,没有一点的愧疚,而且要用这么瑰丽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