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念不忘《空镜子》:好人就有好梦
前阵子影子买了一套电视剧《空镜子》的碟给我,她有事儿没事儿的总取笑我就爱看这些家长里短的生活剧,不过她也承认这部剧集是真的好看,想想我也就这么点儿艺术追求,水平在那儿摆着呢,再不满足一下,行吗?对《空
前阵子影子买了一套电视剧《空镜子》的碟给我,她有事儿没事儿的总取笑我就爱看这些家长里短的生活剧,不过她也承认这部剧集是真的好看,想想我也就这么点儿艺术追求,水平在那儿摆着呢,再不满足一下,行吗?对《空镜子》的感受,我总有一肚子话要说,但不知对谁说,什么时候说,于是就憋着。因为每当我想起《空镜子》,或者里面的一个个人物,一段段情节,一幕幕画面,就有非常温暖,柔软的那种感觉,就是记忆力特别能够被触动的心弦,这部电视剧好像特别对我思念中的生活那条路子。每当看见那些可爱的生活中的人,万家灯火,繁华背后的那种温馨,就特别能够感染我,对那段日子的追忆,怎么说呢,四个字吧:念念不忘。
《空镜子》播的时候,我记得是2001年吧,那会儿我正上学呢。家刚从南二环的白纸坊,搬到了四环开外的一个叫做南苑的地方,当时的南苑在我眼里是一个极为偏僻,破旧的地方,尽管现在也如此,可那时更甚。于是,我对北京城,对胡同里的阳光与空气,就有了更深的思念和想象。我记着那会儿我买了许多关于老北京胡同文化的书籍、画册,就是看不够,可能是极为羡慕生活在那里的人吧,因此我当时老往城里面跑,当时还没有“城里城外”这种概念呢,不像现在这么明显,现在大家都住城外,是趋势。那时不是,那时觉得住城外是很离谱的事情,很夸张,说出来恨不能吓一跳。
当时我对北京的胡同和生活有种近于痴狂的着迷,其实现在也一样。书里、杂志上,还有电视上凡是能够看到老北京文化的身影,一个个胡同的地名儿,都令我如痴如醉。我记得当时我还亲笔给一本名为《北京纪事》的杂志写过读者来信呢,叫老爸去买信纸和信封,后来寄出去也没动静了,那个杂志本来就半死不活的,也没地方卖。恰逢这个时候,《空镜子》播出了。《空镜子》是个慢热的剧集,刚开始播的时候没做什么宣传,后来越播看的人越多。大家都被片中孙家姐妹的成长和生活所感染,剧中自然朴实的语言风格和浪漫温情的画面格调,还有演员极尽真实的表演才能,都赋予这部作品强盛的生命力,使它逐渐蔓延整个北京城,当时家家户户都在谈论《空镜子》。孙丽和孙燕,一朵红玫瑰一朵白玫瑰,还有潘树林、马黎明、翟志刚、张波以及孙家二老,他们一个个的活灵活现,就好像你生活中隔壁的邻居,演得也是你周围的事情,没有波澜起伏的大喜大悲,也没有青春偶像、武侠剑客,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过日子,特别能打动人的细节。尤其片尾曲,黑鸭子演唱组合唱的那首《好人好梦》,配合着那些极富生活感的画面,韵律十足,我总会时不时的跟着哼唱起来。
我从未看过如此自然、朴实生动的电视作品,从来没有,可能确实有,但它确是唯一打动我的一部。在《空镜子》里,我能看见红墙碧瓦,我能看见暮鼓晨钟,北京大街小巷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辆,还有白塔寺,还有北海、紫竹院,多么亲切啊。当时看着《空镜子》我心里就一阵阵的暖意,那一条条熟悉的街道,亲近的景色,还有完全生活化的对白和情绪,特别能够打动人。后来知道,《空镜子》的作者和编剧都是万方女士,不得不提她的父亲曹禺先生,我想这样一个书香门第里出来的女人,写出的女性题材作品,一定是非常细腻,又有自己独特角度的。
我当时边看就便琢磨,你说那个孙燕,简直集合了人世间女子的所有的真善美,还有一点儿傻,确是傻得非常可爱,让人疼爱。那个潘树林也是,外表五大三粗,其实非常体贴人,有着非常细致的感情和处事态度,不计较得失。还有那个儒雅的张波,正值、本色的男人,他和潘树林两个人应该说得上是世间男子的一种典范了。都是真性情,真本色的好人。
当时我看何冰演的翟志刚,特别逗,那一挤眉一弄眼的,小心眼儿的小男人劲儿全出来了,不吭声不言语,但是内心里的忿然特别来戏,不亏是中戏出来的,其实许多话剧演员到了萤幕前,都有使劲儿力度过大的缺点,因为舞台戏剧讲求的是放,是气,你就是深沉,就是悲伤,也要让自己的情绪笼罩整个剧场。而在萤幕前,要收敛,要藏而不露,很难拿捏。而何冰却收放自如,恰到好处,我非常佩服他在这部电视剧中的表演。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小男人又气人又可怜,真的是被他演活了。
还有许亚军演的马黎明,他在这部戏里,我认为是演的有些过的角色,当然因为他的那种浮夸和黯然都是最具有戏剧性的,所以和其他演员在一起比较起来,就显得特别浮,不过他演的还是很出彩的,最起码不招人讨厌,很到位。至于他的姘头孙丽,我就不想评价了,觉得没什么意思,包括对演员牛莉,也没有什么好感,或者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就那么回事儿吧。不过她的演出至少没有拖整部剧多少后腿,还好。
其实在2001年那会儿,我特别在意周围关于北京城、老北京文化的报道和介绍,哪怕一个影视作品,它只要是在北京拍的,表现的是跟北京沾边儿的内容,我就通通买来看。真的,特别喜欢。我现在手里还一大堆那种碟呢,真没什么艺术含量,但看着镜头里的长安街、小胡同、什刹海什么的,就是喜欢。我记得那会是2001年的冬天,其实整个一年,从那一年开始,我就特别的喜欢老北京文化,那会儿好像刚拿下什么WTO,中国国家队也冲进世界杯了,我记得有一天休息,我就出去坐车,坐到哪儿是哪儿,走啊走,我就走到了一个广场,很大很干净,然后又是乱坐车,我当时就想,我也不看站牌,来了车我就上,随便坐到哪儿我就下来。当时看着车来车往的,特别新鲜,我还宁愿自己走丢了,或者走远点儿,根本不认识回去的路了呢。置身于陌生又繁华的都市,感觉有些迷惘,但心里知道自己不会彻底迷失,那种感觉挺好的。
后来才知道,我去的那个广场叫世纪坛,我绕来绕去也就是从玉渊潭坐车到莲花池什么的,一点也不远,现在再去,已经没有那种新鲜兴奋的感觉了,当时真的认为自己是在经历一次探险,可有意思了。
回家的路上我好像心里还盘算着,赶紧回去看《空镜子》。因此《空镜子》在那个时候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我就是喜欢自然,不造作的东西。《空镜子》在这方面给我的好感太多了,它让我看到了实际生活的影子,让我在生活中都时不时的想象着片中的情景,太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增强质量意识,精细管理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