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和杨婆的世俗爱情

李全和杨婆的世俗爱情

申许杂文2025-11-08 09:42:09
李全和杨婆是戏剧《牡丹亭》中我很喜欢的的一对配角人物。二人虽是配角,其形象却丝毫不比主角杜丽娘和柳梦梅逊色。而且,相对于杜柳郎情妾意,缠绵悱恻的爱情。李全夫妇粗犷,直白的爱情却又别有一番韵味,从整部戏
李全和杨婆是戏剧《牡丹亭》中我很喜欢的的一对配角人物。二人虽是配角,其形象却丝毫不比主角杜丽娘和柳梦梅逊色。而且,相对于杜柳郎情妾意,缠绵悱恻的爱情。李全夫妇粗犷,直白的爱情却又别有一番韵味,从整部戏的角度看,两组人物正好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色彩反差,一个淡雅清丽一个浓艳热烈,两对人的爱情风格虽迥然不同,然而最终结局却殊途同归,皆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话说李全和杨婆的形象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李全本来是南宋农民起义军的一个领袖。以反抗金兵有功,归顺南宋。后来叛通元蒙,骚扰江淮。曾围攻淮安、扬州,被宋朝军队打败,被杀。本剧所写的李全的形象很少和历史人物相符合,如被金人封为溜金王、兵败下海(第四十七出)等大事,都出于虚构。李全妻即杨婆又号称梨花枪,“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历史上真实的杨婆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杨妙真,可惜在《牡丹亭》这部戏里,我们却只能管她叫杨婆。
李全夫妇在剧中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十九出《牝贼》。李全的先是自我介绍“自家李全是也。本贯楚州人氏。身有万夫不当之勇。南朝不用,去而为盗。以五百人出没江淮之间,正无归著。所幸大金皇帝,遥封俺为溜金王。央我骚扰淮扬,看机进取。”接着还不忘吹嘘一下自己老婆“所喜妻子杨氏娘娘,能使一条梨花枪,万人无敌。夫妻上阵,大有威风。”可惜这娘娘不仅本事了得,吃醋的劲也不小:“但是掳的妇人,都要送他帐下。”看来这李全着实可以称得上是惧内了。再看这杨婆的出场,一身戎装,手持梨花枪,见了丈夫只说声“大王千岁。奴家介胄在身,不拜了”。果真是军中穆桂英啊。
金国皇帝命令李全攻打淮扬,这李全赶紧把老婆请出来商量主意。这杨婆果真是带兵打仗的行家:“依奴家所见,先围了淮安,杜安抚定然赴救。俺分兵扬州,断其声援,于中取事。”大老粗李全一听,连声叫好:“高、高!娘娘这计,李全要怕了你。”这杨婆倒也傲娇得很:“你那一宗儿不怕了奴家!”李全更是不失时机的拍上一个马屁:“未封王之前俺是个怕老婆的王,这封王之后么,也要做个怕老婆的王”。两人商量妥当,准备要起兵了,杨婆又突然对李全下一道命令,不许他强占妇女,如有违反,军法从事。每每看到这里不禁让人捧腹大笑。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做妻子的竟然要求丈夫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一旦违反就要用军法处置,但是偏偏李全就愿意乖乖的听老婆的命令,不得不让人佩服这对活宝夫妻。
话说李全正在攻打淮安城,碰巧抓到了曾经给杜丽娘教书的老先生陈最良。杨婆心生一计,弄了两颗人头,谎称是杜安抚的家小,让陈最良带进扬州城去交给杜安抚,让他心神大乱,无心守城。这一伎俩,相信看过西游记的人都不会陌生,但不知道是谁模仿谁的了。陈最良看了两颗妇人首级,果然嚎啕大哭,话说这陈最良难道会看不出真假么?或者是故意假装的,毕竟要是当场拆穿,估计陈教授的这条老命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李全久攻淮安不下,生怕金朝责罚,偏偏怕什么就来什么了。突然大营里来了个金朝使者,李全只得称病躲避,让妻子杨婆出来应付。杨婆赶忙好酒好肉伺候着,岂料这使者居然见杨婆生的俊俏,打起她的主意来。李全在帐后听了金朝使者的疯言疯语,顿时发作。平时受你的窝囊气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这么赤裸裸的调戏起我老婆来,是可忍,孰不可忍。就要拿枪去杀使者,幸而杨婆赶紧扯住李全,才放开了使者,使者便宜没占到,反而差点被杀,惊魂未定的逃走,扬言要上奏金国皇帝派兵来厮杀。这下李全才后悔闯了大祸。
夫妻二人正没了主意,突然帐外来报前日放去的秀才又回来了。话说陈最良前日回扬州见了杜安抚,两人商量后决定以杜安抚的名义写一封书信让陈最良带来招降李全夫妇。这封信写得着实有意思,开头就跟李全攀起世交来“通家生杜宝顿首李王麾下”。李全问陈最良,杜安抚跟我有什么世交可攀?陈最良倒是挺能胡扯:“汉朝有个李、杜至交,唐朝也有个李、杜契友,因此杜安抚斗胆称个通家。”想必这封信应是出自陈最良老先生的手笔。
“外密启一通,奉呈遵阃夫人。”〔笑介〕杜安抚也畏敬娘娘哩。〔丑〕你念我听。〔净看书介〕“通家生杜宝敛衽杨老娘娘帐前。”咳也,杜安抚与娘娘,又通家起来。〔末〕大王通得去,娘娘也通得去。〔净〕也通得去。只汉子不该说敛衽。〔末〕娘娘肯敛衽而朝,安抚敢不敛衽而拜!〔丑〕说的好。细念我听。〔净念书介〕“通家生杜宝敛衽杨老娘娘帐前:远闻金朝封贵夫为溜金王,并无封号及于夫人。此何礼也?杜宝久已保奏大宋,敕封夫人为讨金娘娘之职。伏惟妆次鉴纳。不宣。”好也,到先替娘娘讨了恩典哩。〔丑〕陈秀才,封我讨金娘娘,难道要我征讨大金家不成?〔末〕受了封诰后,但是娘娘要金子,都来宋朝取用。因此叫做讨金娘娘。〔丑〕这等是你宋朝美意。〔末〕不说娘娘,便是卫灵公夫人,也说宋朝之美。〔丑〕依你说。我冠儿上金子,成色要高。我是带盔儿的娘子。近时人家首饰浑脱,就一个盔儿,要你南朝照样打造一付送我。〔末〕都在陈最良身上。
陈秀才这封信果然写得高明,只顾把杨婆的马屁拍足,讨了杨婆的欢心,那李全还不得乖乖听话。这陈秀才也确实非等闲的酸腐文人,不仅书信写得圆滑,随机应变的能力也非常人能及,几句话之间就将杨婆的疑虑彻底打消,将其哄得眉开眼笑,乖乖就范。另外不得不说,教科书上一直以来对于陈最良的解读都太过于片面化,教条化,只看到了他作为一个老学究刻板的一面,而忽略了他性格中有血有肉的一面。这个老秀才安贫乐道,当调皮的学生以“陈绝粮”为绰号调侃他生活的窘迫,他不以为仵。他外严内宽,对于侍女春香的课堂捣蛋,他总是声色俱厉最后往往又从轻处罚。他古道热肠,女学生杜丽娘亡故后依旧悉心照料她的坟茔。而此时面对李全夫妇这样的悍匪,却依旧能够从容不迫,不辱使命。这样的胆识,岂是一般的腐儒能及的。
再回到正题,这李全见杨婆倒是被陈秀才哄得眉开眼笑了,自己却被晾在了一旁,不由得发起牢骚来:“你只顾讨金讨金,把我这溜金王,溜在那里?”杨婆岂能不知道自己丈夫想的什么,一句话就轻松地把丈夫安抚了:“连你也做了讨金王罢。”就这样,夫妻二人都同意了归降宋朝,陈秀才立下大功一件,欢天喜地地回去了。
你道这两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