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而不论”和“论而不议”
检索汉语词典中对“信念”一词的解释:“信念是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即信念只是个人的认识。当信念上升到某一高度,就成了信仰。所谓信仰,“是指对某一种思想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愿以此作为指导自己行动的准
检索汉语词典中对“信念”一词的解释:“信念是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即信念只是个人的认识。当信念上升到某一高度,就成了信仰。所谓信仰,“是指对某一种思想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愿以此作为指导自己行动的准则。”当极度的信服和尊重,演变为崇拜时,就产生了神和宗教。现在,自杀式袭击已经成为恐怖分子惯用的手段,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去死呢。这可能就是信仰的力量,他们相信有这么一个充满着公平、正义、自由,以及高度物质享受的天堂。而死是走向天堂的路,其实他们选择死,已经不再是对天堂公平、正义的信仰,而是天堂的生活对他们产生了诱惑,这种诱惑逐渐演变成欲望。一旦信仰变成欲望,它就可以使人不顾一切的去铤而走险。
我们的先哲早就意识到个人欲望的膨胀,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所以他们提倡一个人要能够控制自己,要能够“不为形役,不为物役”,保持内心的平和宽容,心胸坦荡。能够谅解别人的缺点,又欣赏和赞许别人的长处。《庄子》所提出的“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即是这样的一种重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境界。在这里,中国的先贤把信仰当作了一种道德的诉求。道德产生了力量,所谓智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无惧。他们能够挑战迷信,就来自不惑和无欲。因他们心无所惧,从而不盲目崇拜,不相信虚妄和神话。
能够正确解读信仰的人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救世主”,也没有“天堂”。美好的世界要靠人类共同的道德规范,今天的社会,是各个民族、各种信仰人群的联合贡献。没有那一个国家,那一个个人、那一个政治集团可以拯救世界,也没有那一种体制能够适应全人类。“人”是许多单一个体的总称,不管你有多么伟大,一个人的价值,绝不能脱离“人”的整体价值而具有实际意义。
然而现实世界,依然有许多人坚持认为要别人服从他们的观点,这其实才是世界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历史上的中国,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个各种观点争论不休的时代,其结果就是无休止的战争和杀戮。于是庄子在他的《齐物论》提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六合”是什么意思,学者们各有说辞。我们姑且把它理解为,我们还没有实践过的未知世界。比如说“神”,它可能就在“六合”之外,这是中国圣人提出的不要迷信,不要盲目崇拜的哲学思想。
《论语》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说孔子不迷信,不谈论怪异、暴力、动乱和鬼神。但也有学者认为“子不语”是表示孔子不表态。不表态就是“存而不论”。比如说到怪异、鬼神,人们对此大多持两种态度:一是笃信不疑;另一种是断然喝斥。但孔子有第三种态度,就是“存而不论”。这是一种很理性的态度,不盲从,也不轻易否定,而是“存而不论”。就是说对不统一的认识就暂不讨论。这很有点类似我们现在提倡的“求同存异”口号,观点一致的就保留下来,有分歧的则“存而不论”。“存而不论”有助于我们对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观点兼容并蓄,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共处。
“六合之内,论而不议”是什么意思,由于专家学者对“论”和“议”有各自的认识,无法统一,所以也就没有一致的结论。顾名思义,“论”就是论述,就是各抒己见。议则是要讨论,要合议,并给出一个一致的意见。“论而不议”可能就如我们现在的百家讲坛,只摆观点,不辩论是非。
可见我们的先贤具有非常的智慧,“存而不论和论而不议”,即使在过了2000多年以后的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伊甸园的猜想
下一篇:物流(监管员)人的悲哀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