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孝道”(2)
我们首先从字面分析,顺就是顺从,它显然已经脱离理性,开始有盲目味道。凡事都不可极端,现实事物需要反面调整,这是不使陷入极端的普遍规律,一旦极端事物就会极端而反,那理性也就走向了自身反面。“百善孝为先”
我们首先从字面分析,顺就是顺从,它显然已经脱离理性,开始有盲目味道。凡事都不可极端,现实事物需要反面调整,这是不使陷入极端的普遍规律,一旦极端事物就会极端而反,那理性也就走向了自身反面。“百善孝为先”是理性的,顺序而下“百孝顺为先”则开始极端,一以贯之也就违反了理性。简单顺从当然地缺乏理性,但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却经过了很长时间。历代统治者为了愚弄人民,都把血缘自然而来的孝道极端化,使之成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佐证,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孝一理吗,既然子女要孝而且顺,那子民自然也一样要忠而且顺,父叫子亡子得亡,那君叫臣死,臣也一定要去死了……历史发展到今天,许多人知道忠顺是愚,那么孝顺呢?大概很少人想。
不去想是因为习以为常,孝顺孝顺,从来如此啊!这有什么可想的?可不想又一直心有困惑:究竟怎样才算孝呢?有些人感觉已经很孝了,可是父母并不满意,难道真的要什么事都顺从父母吗?可是有些时候父母过分了啊!因为缺乏理性,现实也就必然陷入迷惘:子女在是否和怎样孝顺上充满困惑。
不过说到这里读者应该已经想到,没错!孝就是孝,尽孝之后还是否要顺从,那要具体分析,有道理的自然要顺从,但没道理不该顺、顺不起的也不能顺。父叫子亡子得亡,无缘无故,父母又凭什么要子女性命?现实有多少人肯这样做?可见孝未必顺,顺在孝外。两全其美当然最好,但做不到只要尽孝就够了。
该不该顺、能不能顺不只在自己,那还要仰仗父母一方,这就从一方说到了双方,作为父母应该怎样看待孝道呢?这一换位,别说顺从,便是孝本身都没那么简单了。具体地位不同,道理也就不同,大凡一个道理涉及双方,对立地位上结论正好相反。比如慈善要不要接受者感恩,这在接受者应该理所当然,但慈善者本身又不该过分要求,否则接受者就是白眼儿狼,慈善也就成了伪慈善……
这个道理再换位到孝道,作为子女理应对父母尽孝,但作为父母呢?起码不该对子女有过分要求。人们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不管是基于主观目的还是客观结果,都是通过这种形式延续自身血缘,为满足自身目的,那又凭什么要被动者过多回报呢?有个笑话:父母要求生身之报,子女却质疑:“谁让你们生我了?这事经我同意了吗?”子女话说的混帐,但混帐在所处位置,道理本身没有错。
站在父母位置上,生养子女一样天经地义,对子女只能要求基本回报,俗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那本身也是目的所指。父母拉扯子女成人需要付出,子女长大成人也该赡养父母,这客观上是一种秩序一种规律,不如此生命属种就无法延续,那说到底决定于生存本能。养儿不得回报,谁还养儿干吗?生下来也可以掐死,何必辛辛苦苦地把他们养大成人呢?但养儿防老,这基本上就是个交易。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