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理论下基层”为“理论之树常青”找到了不竭之源
“什么是宗教信仰,它和封建迷信及邪教活动有什么区别?宗教信仰是历史上形成的意识形态……”台下,提问者频频发问、求知若渴;台上,回答者沉着冷静、对答如流。近日,全省‘送理论下基层’活动的专家学者为远安县
“什么是宗教信仰,它和封建迷信及邪教活动有什么区别?宗教信仰是历史上形成的意识形态……”台下,提问者频频发问、求知若渴;台上,回答者沉着冷静、对答如流。近日,全省‘送理论下基层’活动的专家学者为远安县荷花镇干部群众现场释疑解惑。为更好地落实“三贴近”原则,推动理论工作重心下移,从2005年开始,省委宣传部与省社科院、省社科联、省理论信息中心联合,每年坚持围绕一到二个重大主题,组织省、市、县的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结合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层层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湖北日报06-04)。
理论的作用就是解释现实生活,指导社会实践。但正如毛泽东曾经说过的那样:“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送理论下基层”,让理论出深闺,为群众释疑解惑,为生活梳经理脉,为改革通经活络,为发展活血化瘀。这个作法值得喝彩,值得推广。
现在是五彩缤纷的时代,现在的生活是色彩斑斓的生活,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观点、新现象层出不穷。即使人眼花缭乱,又让人困惑不断。正需要用科学的理论去解释它,用正确的理论去引导它。但是,现实中,有些理论工作者却不愿关注生活的焦点,不研究社会难点,不回答群众的热点,而是从领导讲话中寻找观点、从经典著作中寻找依据,演绎成篇,写论文、出专著。结果是论文写了一大堆,但是却“养在深闺人未识”。更有的是坐在研究室里想当然,以不时发表些标新立异的观点来吸引眼球,以故作惊人的言论来赢得喝彩。而困扰群众的一些社会现象,纠缠改革的一些理论问题则受到冷落,无人解释,无人回答。
现在,湖北省委宣传部开展的“送理论下基层”活动,让理论进入生活,走向群众,变成了群众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的显微镜,变成了引导舆论、凝聚人心、促进改革的推手,也为理论指导实践找到了一条有效途经,为理论工作者找到了思想之源,为理论工作者大展身手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也为“理论之树常青”找到了不竭之源
但愿这个“送理论下基层”活动能够持久地开展下去,能够全面地推广开来。让群众的气更顺、心更齐,让社会更和谐,发展更有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惟利是图得有个度
下一篇:婚姻进入财色交易的新时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