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穆旦后期诗歌创作
穆旦在晚年由于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创作数量和质量都无法同早期相比,但仍然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本文从主题的升华、对季节的抒怀、反讽与享虐心理等几个方面,对穆旦晚年的诗歌创作作了比较系统而详尽的论述,以
穆旦在晚年由于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创作数量和质量都无法同早期相比,但仍然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本文从主题的升华、对季节的抒怀、反讽与享虐心理等几个方面,对穆旦晚年的诗歌创作作了比较系统而详尽的论述,以期对穆旦的研究和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作一点实质性的工作。综观穆旦的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34年到1937年,创作初期,如《流浪人》等;1937年到1948年,创作的高峰期和成熟期,代表作品有《诗八首》《赞美》等;1948年到1957年,诗歌翻译时期;1975到1977年,创作的晚期,主要作品有《智慧之歌》《冬》《神的变形》等。
1957年2月穆旦在《诗刊》上发表了他归国后的第一首诗《葬歌》,9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九十九家争鸣记》,之后,就一直陷于政治漩涡中。到1976年止,除了以上两篇外,还有《问》《我的叔父死了》《三门峡水利工程有感》等作品发表。本时期其精力大都转移到了对国外诗歌的翻译上,并用查良铮和笔名梁真出版了普希金、艾略特等人的诗集共16种,另有文艺理论译著两种:《文学原理》和《别林斯基论文学》。穆旦凭借他的翻译成果,与诗人兼翻译家的戴望舒被推崇为最成功的两位诗歌翻译家。但此时期,穆旦仍然创作了不少重要的诗歌作品。
一,后期诗歌创作主旨的升华
穆旦后期创作虽然与前期创作有着某种必然的传承关系,但由于各种缘由,其前后期创作在题旨方面差异很大。其前期创作的主旨有以下特点:其一,他充分地表现出对民族苦难国家现状的忧戚和关注,“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不仅体现了九叶诗派“历史意识的浮现”的创作特点,更体现了穆旦诗歌里表现的民族觉醒和来自内心深处的忧患意识,这在《赞美》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二,穆旦通过《诗八首》《我》《控诉》《春》《玫瑰之歌》《春天的蜜蜂》《我歌颂肉体》等作品凸现了他个性特点的核心命题:丰富和丰富的痛苦。他揭示了现代文明的虚伪、脆弱和人性扭曲,认识到个体的孤独寂寞,褒有反抗性却又无力抗争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不仅批判了社会对个体的严重桎梏,也剖析了作为知识分子精神上的“丰富”和由“丰富”带来的“痛苦”,即个体满怀着希望,但在希望中又杂糅着绝望,因而这些“痛苦”由希望和绝望组成,既“丰富”,又“矛盾”。三,由于受艾略特等西方现代派诗人的影响,穆旦早期诗歌打上了现代主义烙印,虽然隐约中也有深邃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特色。他揭示了现代人“荒漠”般的生存处境,“空洞”麻木的生活,着力批判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虚假性和变异性,如《防空洞里的抒情诗》《漫漫长夜》等。后期,其作品尽管仍然有对知识分子主体精神和对生存处境的思索,但更多的是对一些抽象的人生命题和生命意义的探索,有一种越接近抽象就越接近了美和神的意义。可以说,其前期作品对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浓厚的现代人生持审慎和批判态度,那后期则是对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皈依。
我们从《理智和情感》《理想》《冥想》《智慧之歌》《听说我老了》中就能解读出穆旦晚期创作的基本主题。这些主题是建立在人生历练,尤其是政治带给他的身心两方面的痛苦的基础上的,由此,他深刻地意识到个体生命的寂寞孤独、命运的无常和生命中偶然对必然的嘲笑,从而历练出一种从容的心态。“人们对我说:你老了,你老了,/但谁也没看见赤裸的我,/只有在我深心的旷野中/才高唱出真正的自我之歌”(《听说我老了》)。“为什么万物之灵的我们,/遭遇比不上一棵小树?/今天你摇摇他,优越地笑,/明天就化为根下的泥土。”但“我只不过随时序换一换装,/参加这场化装舞会的表演”显示出经历过人生种种的诗人那份豁达的心怀。“而如今,突然面对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冥想》)。对生活彻底的警醒,来自于对现代人生的“冲突”的再次体验,而对艺术的追求与这种追求在物质世界里所遭受到的打击和挫折,正是悲剧的根源,从而便有彻底的探询和穆旦式语言的“宣叙”。这是智者的探索,在人生遭受重大打击之时,诗人并没有沉沦和放纵,也没有一味地怨天尤人,而是在清醒中审视无常世事,坦然接受一切变更,在困境中高昂着智慧的头颅,“但惟有一棵智慧之树不凋,/它以我的苦汁为营养,/它的碧绿是对我无情的嘲弄,/我诅咒它每一片叶的滋长”(《智慧之歌》)。我们依稀又可见到40年代年青诗人穆旦的性情和锋利的诅咒了。这里,诗人已经演变为一棵在生命演绎里永不枯萎、永不凋谢的“智慧之树”,抵抗着凄风苦雨和人为灾患,这不能不说又与40年代的穆旦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个差异无疑是来自于在穆旦回国后面对的残酷现实后,形成的一种超越了世俗和苦难本身的达观心境,一种自我人生价值的重新审定,一种彻悟了生活后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浪漫主义诗人咏唱的浪漫与理想、梦与美、肯定个体的创造力和主体性、追寻爱情和自由、倡导精神至上和抵御环境的思想的呈现。穆旦正是通过创作得到了精神和灵魂的安慰和最大限度的“享受”,既褒有了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体现,也对理想爱情友谊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讴歌。这是不是诗人浪漫情怀的再次皈依呢?
晚年,是一个人尽情感悟感慨的时候,此时涌上心来的,除了对青春、爱情、荣誉和理想的回忆外,诗人的触觉最能感受到的就是弥足珍贵的友谊了。人生无常,命运多舛,一份友谊往往能起到扶伤镇痛的作用。我们不妨来看看《友谊》。“从时间的浪沙中无意拾得”,时间赐予人类青春和梦,也赐予人类友情,而友谊是必须经过时间的淘洗才会像金子一样闪光的,而且“越久越珍贵”。到了老年,一切归于平静、祥和与宽容;老年是寂寞,回味,而回味最多的则是友谊,有了友谊,连冬天也温暖,黑夜也剔透,世界也就亲切和温柔了。但朋友的声音不再响起,友谊之门关闭的时候,生命就变得枯燥无味,凄凉,“留下贫贱的我,面对严厉的岁月”。除了友谊,穆旦还强调了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从而肯定了追求理想的精神是多么可贵。“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对于生活它做不出总结,/面对绝望也提不出希望。”(《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