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探意态诗歌
引子一年前,我在读海子的诗歌的时候,被海子的诗歌的语言特征和思想内涵所折服,我把自己的情绪放在里面了,而且写了不少的海子的同名诗歌,并非要刻意的模仿,只是站在海子的脉搏之上,感受他的脉动,学习他的诗歌
引子一年前,我在读海子的诗歌的时候,被海子的诗歌的语言特征和思想内涵所折服,我把自己的情绪放在里面了,而且写了不少的海子的同名诗歌,并非要刻意的模仿,只是站在海子的脉搏之上,感受他的脉动,学习他的诗歌,也是为了总结他的语言特征和思想的内涵,我把情绪(而非情感)放在海子身上,海子开辟了“浓缩的意态”诗的先河,浓缩的“意态”,语句的承接,有些生硬,脱离了一般欣赏诗歌的人的接受范围。我现在的“意态”练习有些铺张的。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现代诗嬗变的历史,归纳得出现代诗即“意态诗歌”,并把“朦胧诗”纳入“意态诗歌”的范畴,“朦胧诗”的这种提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诗歌发展的需要,有很多诗歌内涵、意象已经很难用朦胧诗的特征进行解释。
“意态”一词是我2006年9月17日在“红袖添香”和“原创力量文学联盟”发表《海子,五十年后天堂再见》第一次提出来的新概念。海子开创了“浓缩的意态”诗的先河,“浓缩的意态诗歌”,这是我个人而言总结的结果,不代表普通性,个人微言。“浓缩的意态诗歌”的总体特征:“我为万物,万物无我”。
第一部分意态诗歌的基本含义
一、“意态诗歌”的基本含义
“意态诗歌”的定义:意态是意识和存在状态的缩写,是指用语言以意象为介质,或直接描述客体的存在状态(形状,静态,动态,抽象态,意念化的存在状态等),一定程度上反映主体意识。这样的过程就形成的诗歌叫意态诗歌。
有三种类型:一般的意态诗歌,铺张的意态诗歌,浓缩的意态诗歌。三种类型没有深奥与浅显之分,只有诗歌的语言是否炼达之分。
二、意象
意象是意中之象,包括明各种比喻,象征,通感等。意象的象是与人密切相关的。从哲学的观点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从自然界的角度上说,月光和霜毫无关联,只是在诗人的意识之中,像是霜遗落在地上,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意中之像,是人的思维在视觉感受之中一个物像经过诗人的意识之后,变成另一个物像,这个过程物像就成了意象,这个角度上说,意象是人为的意识因素而引起,由此进入读者视觉之中,引起美感,也为诗人的思乡之情作必要铺垫。“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乡愁是远离家乡的人对故乡的一种情感,当然与邮票并无直接关联,然而在诗人的眼中成了邮票,这是诗人的思乡之情在意识之中想象成了一枚邮票,这种虚拟的情感作为原像,经过诗人的思维之后成另一个物像----邮票。这一个过程也就是意象,在人们的潜意识里,离开故乡的都是通过通信联系的,有这样的内在联系,这样的意象切入了大众的情感,所以给你一种离愁之感尤在眼前。再如“来吧,我们进监狱去。/我们俩要像笼中鸟一样的唱歌;”(莎士比亚《来吧,我们进监狱去》)“监狱”和“鸟笼”在实际的意义上毫无关联,只是在形象有些相似,然而在诗人的意识中,监狱和鸟笼是一回事,并没有什么不同,有这样的意象之后,让读者感受到的不是害怕,而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当同一个物像也可以相同的意象,如吟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时候,月亮进入我们的视野,这时候,物像本身不再是简章的物像,在诗人眼里变成了意象,意象不再是简单的物象,它是艺术表现的产物,它是一种形象意识。
经过样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解释(与哲学意义上的意象略有不同)。所以意象可以这样解释,一个原像经过诗人的意识思维加工之后成另一个像。意象的生成来源于人所认识的像(像包括可见像或不可见像,可见像如月亮,不可见像如乡愁,哲学意义上的意象来源于可见像),意象和物像可以相同,可以相异。
我们将原始大众化的元素(物态)一般可作为意象处理。原始的,我们一般划到唐宋结束为止的物态,诗歌在唐到顶盛,宋过后,元开始流行曲,明清开始流行小说,中国的诗歌在这段时期内出现了大面积的断层。大众化要是普通大众日常所用,所看,所感受的物态。非具体物态如,江南,心,春色,岁月,梦,远方,方向等,具体物态如:瀑布,刀,湖,大海,花,草原,手,背,羽毛,翅膀,风,阳光,雨水,大地,水,鱼,山,马等,均可直接作为意象。再如海子的“骨头,麦子,大地”。这些我们统称为原始意象。另一个原因,这些物态在唐诗宋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也基本上被人们所接受或作为意象。现在的很多增加的大众化的物态,我们都不能把它作为原始意象,电脑,电风扇,手表,电灯,等等。这些人们经过发明制造出来的。
我们在运用原始意象的时候,应该尽量少用意化动态。而应多具体动态表述,以映射客体或主体意识。如果运用过多的愿始意象,再运用过多的意化动态,这样的诗歌内在质感少了,飘逸感强了,但也很优美。戴望舒,舒婷,顾城是代表。如:“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戴望舒《秋天的梦》),在这里“秋天”、“梦”、“牧女”、“恋”均是原始意象,“是”是意化动态。给人的意境很美。
“一座桥/长的像上下五千年的/传说,也不能使它跨越/东西两极。”(古筝《七夕》)“桥”是物像,“传说”是意象。给人一种古典美和一种忧伤。
三、主体或客体
主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文本所要描述的人,物,事,现象、情感等。或者说诗歌文本要借用主体来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客体是为了表达主体的思想情感所必备的人、物、活动、事件、现象、情感等。客体分为主要客体和次要客体,主要客体是指占有主要位置的客体,次要客体是指区别于主要客体的客体,主要客体和主体可以相同,可以不同。我们一般说,主体在文体中出现要少。甚至不出现。而主要客体有时是隐藏的。
举例说明主体,主要客体,和次要客体。如:“后来我睡了/我睡在一个静静的山冈/山冈上没有庄稼/只有天空和巨大的空旷/夜里的露水打湿了青草/没有打湿我/但是我用我的安静/打湿了天上的那些星星”(白舟《一个人的苍茫(组诗)《后来》》),主体是“一个人的苍茫”,“我”,是主要客体。“山冈”,“露水”,“安静”,均是次要客体。“我曾……念着一个脸颊微红的词/带着它在池塘中散步。这是我为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