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故里在江油
人们常说“掩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却是一个既不闻窗外事,又不读圣贤书的人。前日休息,闲来无事在博客上转悠,湖北安陆与四川江油关于“李白故里”之争的贴子,倒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因为自己现在正是
人们常说“掩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却是一个既不闻窗外事,又不读圣贤书的人。前日休息,闲来无事在博客上转悠,湖北安陆与四川江油关于“李白故里”之争的贴子,倒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因为自己现在正是江油人。看来,四川江油人民在2003年就煞费苦心地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的“李白故里”城市标签,还是没法很好地护住这块金字招牌,大约这招牌的含金量也不是一般老百姓能理解的,要不,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要抢呢?不过,这很让江油人民诧异且郁闷,甚至有些气愤了,于是想要通过法律程序理论云云。一向温顺礼让的江油人民,何以被惹“火”,以至要大动干戈?“李白故里”四个字,到底哪点值得抢?
先来说说李白到底名在何处?相信大凡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了,尤其文人,更是崇拜得五体投地。李白是伟大的,他同时代人已经称他是‘谪仙’,后来的人们更把他看作是“白衣帝王”——诗歌的王子和天帝!李白的诗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诗圣”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评。李白也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其中的“李”即指李白。其作品有的浅显易懂,如三岁孩童都琅琅上口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的雄奇磅礴,如“蜀道难”中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甤,冰崖转石万壑雷。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的体现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总之,生活在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人,几乎都能从他的诗中找到知音,所以,李白之深入人心,不仅仅是一个名人,很大程度上说,就是人们心中的一个“神”,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
再来看看江油的李白文化。我不禁记起自己初到江油时的情景。那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每每走到那时的老中坝城北门口,抬头就能见到“李白故里”四个行书大字,见惯了就习以为常,不足为奇了。直到有一天同学告诉我说:那是邓小平亲笔题写的!于是肃然起敬,伟人嘛,总是很能震撼人心的。无独有偶,这“李白故里”四字中的李白,又是个名人,于是双重名人的份量,让江油人民何其荣幸,又何其珍惜!
在几十年的岁月里,江油人民始终围绕“名人效应”,着力打造以李白文化为中心、涵盖整个江油城乡旮旯角角的李白文化,城区的太白纪念馆、太白堂、晓雅斋、怀榭轩、临江仙馆等,北门还有一条街,全是古色古香的唐式建筑,将李白文化映衬得美伦美奂,青莲的太白广场、太白碑林、陇西院、太白祠、李白衣冠墓、磨针溪、洗墨池、粉竹楼、月园墓,含增的读书台,彰明的太白楼等等。犹为值得一提的是李白青少年时期居住的陇西院,从唐朝一直保存至今的“山门”,在2008年大地震中完全塌在地下,变成一堆残垣烂瓦,李白书房和卧室损毁也很严重,房子的瓦顶上震出很多洞,像筛子一般,墙体也有多处裂痕,卧室内一片狼藉,一地碎块。两名工作人员说,这些东西都是千年古物,即使全倒了,将来也要重修,他们全天候守在这里,绝不能让一砖一木被人盗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既使在天灾大难临头的日子里,顾不上自己破碎的家园,也要像爱惜自己眼珠一般,护着与李白相关的一草一木,这就是江油人民朴素而深沉的李白情怀,虽不能写出如李白般浪漫豪迈的壮丽诗篇,却可以用最平凡的行动将对李白的爱世代相传!
现在的江油已经完全是以李白文化为龙头的美丽旅游城市,不仅太白碑林刻有李白大量诗篇,在江油城乡学校、街道,甚至在路边不知名的石块上,也镌刻着人们耳熟能详的李白的诗句,将李白文化渗透到如此地步,我也只有在江油看到过,相信别无它二了吧?江油完全成为以李白故居为主的人文景观长廊,素有“李白故里,九寨门户,蜀道咽喉,华夏诗城”之美誉。这一切无一不是围绕李白量身定做。试想,这样的城市岂能少了“主心骨”?别说你湖南安陆来抢,就是“天王老子”来夺,江油人民也一定会抗争到底!
再者,从李白的足迹渊源来看,江油也当之无愧地称“李白故里”。李白出生于唐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原苏联境内,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5岁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直到二十五岁才辞亲远游、仗剑出蜀,李白因此自称“青莲居士”。也就是说,5岁前的李白活动可能不在江油,而在别处,也许就是碎叶城,也许随父辈多处迁移,但不管如何,5岁之前发生的事,相信成年后能记起的人并不多见,而人生更多的回忆都在5岁以后。按对“故里”两字的一般理解,多为出生地或成长地,出生地在国外已无争议,那么成长地就成为首屈一指的选择,而李白是5岁来江油,所以他的人生观的形成,他仙风道骨般诗风的影响,更多的则是在青少年时代的江油,如“铁杵磨成针”等故事也正好应证了这一切,以至在李白后来漂泊的一生中,江油青莲的一草一木都成为他魂牵梦绕的记忆。虽然后来大约因为“蜀道难”之故吧,25岁离乡后并未返回,但江油人民似乎直到今天依然在翘首期盼李白的归来。
当然李白也曾在湖南陆安呆过10年,并结婚生子,但那毕竟是在江油之后了,即使要算“李白故里”,也应排在江油之后,比如“李白第二故里”。
综上所述,我以为,江油才是正宗的李白故里,换言之,“李白故里”在江油。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夏侯渊的失败
下一篇:评流逸诗集《水流云在》(下)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