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国学”的“老板”发文凭?且慢!

给学“国学”的“老板”发文凭?且慢!

羁缠杂文2025-04-11 19:33:29
上海首个“国学班”——复旦人文智慧课堂首期“国学与文化”高层精修课程举行了毕业典礼。来自全国的50名“老板级”学员拿到毕业证书。(9月2日新京报)首先,我对这50名大老板精读国学经典毕业表示祝贺!祝贺
上海首个“国学班”——复旦人文智慧课堂首期“国学与文化”高层精修课程举行了毕业典礼。来自全国的50名“老板级”学员拿到毕业证书。(9月2日新京报)
首先,我对这50名大老板精读国学经典毕业表示祝贺!祝贺之后,我还有一个疑问:怎么这么快就给他们颁发了毕业证书?
不知道复旦大学为老板们颁发文凭的根据是什么。也许通过了考试,也许这些老板提交了国学研究的论文,并通过了论文答辩,都未可知。想来复旦大学在这个问题上,是不会草率的——从老板们每个月都打“飞的”来上课可知,他们是真心“向佛”的,草率了也对不起每人38000元的学费不是?但还是觉得,仅仅一年时间的学习,就颁发毕业或结业文凭,有些操之过急了。
功成名就的老总们,其实并不需要到大学里混一张国学文凭的。之所以要精读国学文化经典,除了在身上镀一镀金之外,恐怕有的确是想从国学经典中琢磨出人生的哲理和事业发展的动力。从报道中列举的几种经典作品看,也是这么个意思。不外乎修身养性、做人处事的道理,企业管理的办法等等。以《论语》为例。这是孔老夫子的经典。孔子在《论语》中,传授的道理,也就“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10个字。老实说,这些对今天的人尤其是商人老板,还真有相当强的针对性。学会这10个字容易,但懂得其中的道理,并身体力行,又哪里是一年半载能做得到的?孔老夫子为中国人定下的规矩,国人都学了几千年了。21世纪的今天,放眼望去,富而不仁的老板有多少?
检验老板们国学学得怎样,最终还得靠实践。孔孟之道,四书五经这些国学“精粹”,有精华也有糟粕,但总体来讲,不少东西作为现代人自我约束的一剂良药,还是不错的。但实践起来要持之以恒。就说“仁”和“信”吧。“仁”就是前些时大家都讨论的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信”就是信用、诚信。这两条应该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还有一个“俭”,对照一下,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其中很可能就包括坐在复旦讲堂学国学的老板——有几个不是挥金如土?因此,我以为,复旦大学应该通过三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考察,看一看这些学员们学习之后对国学精粹实践得怎样——比如是否偷税漏税,是否坑蒙拐骗,是否经常捐资助学、助残、助老,日常生活奢华还是朴素……——才决定发不发那一纸文凭。也只有这样颁发的文凭,才会有含金量。
这么说,其实既是对大学负责,也是为读了国学班的老板们好。对大学来说,可以维护其大学招牌的权威性;对老板来说,免得给人留下“度了金的泥菩萨还是一推泥”的口实。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