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逢乱世,桃园遗梦
在上世纪之初的江南一隅,有那样一个地方,人们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生活,不知这大清风景虽好,却已近黄昏。封建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江河尽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那个时候,有一个豆蔻年华的富家女子,在懵懂
在上世纪之初的江南一隅,有那样一个地方,人们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生活,不知这大清风景虽好,却已近黄昏。封建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江河尽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那个时候,有一个豆蔻年华的富家女子,在懵懂中眼观四处耳听八方,比自家的长辈先几分预见了世事的动乱与变革,并轰轰烈烈地投入这场变革之中。
辛亥革命,一场历史教课书中不过三五页带过的浩瀚革命,在一部平凡的小说里,似熊熊烈火般燃烧在每一寸文字里。
没有宏大的场面描写,有的只是从一个小小的家庭投射出的一个时代的辛酸和泪水。十几年后,那个叫做秀米的富家小姐,被全家人称作疯子,被世人当做怪胎,在社会风起云涌时,愤然逆潮流而上,买枪办炮,笼络同盟,兴办教育……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秀米是一个时代的先驱,一个历史片段的牺牲品。当她的母亲依然对清王朝的通知不闻不问,做自己的贵妇人时,她已经审时度势,怀揣着满腔的抱负,为了实现理想社会而奋斗,与朝廷为敌,冷对家人,伏案工作,日夜工作,甚至最终因为革命失败痛失了自己5岁大的尚未起名的儿子。
聪明如秀米,可敬如秀米,可叹如秀米!在女子最美好的年华里,她把青春芳华献给了革命。只是你或许要说,生活优越富足如她,为何要这般呢?因为爱情。
那时的秀米还年少。张季元是一个优秀的革命党人,在革命风声正紧的时候躲入秀米家中。他是秀米母亲的情人,秀米并不知道,只知道父亲出走了以后的第二天,张季元就闯入了她的视野。
张季元,革命,父亲,母亲……身边所有的一切迷雾一样在秀米幼小的心灵之内铺展开来。她不知道张为什么会躲到自己家,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会离家出走,母亲为什么和一个革命党人如此谈得来,还让她叫他表哥。
表哥。在漫长的半年寄住时光里,他的存在就像夏日里的艳阳,给秀米带去多少明媚的热度。
和父亲一样,表哥喜欢把弄古玩,喜欢住在那个寂静的阁楼,翻几卷书卷,正如当年的父亲,翻那桃源图一般。
或许是他身上特有的书卷气,又兴许是他身上散发的不同于家里人腐朽思想的新派气息,又或许是他标致的外形,秀米被吸引了,深深吸引。有那样一个二人独处的夜晚,她觉得夜色正好,与他并肩走着,她觉得无论他提出任何要求,她都会从了的。或许这就是年少时的荒唐,年少时的疯狂。不畏将来,只愿把内心交给某时某刻。
那时秀米并不知道,她和张季元之间,隔着母亲。后来,当她在张季元被处决以后找到当初张的日记本,才忽然间明白,是张季元和她之间,隔着母亲。
世事总是难料,不知今夕何夕。当年阁楼上曾经停驻的身影,什么时候就那样消失不见,唯有一本厚厚的日记里,倾诉着他对小秀米的思念。
思念那样绵长,却隔着生死两边。没有了张季元之于秀米,仿佛仙人掌离开了沙漠,你让她再怎么绽开笑颜。
历史总是把革命交给不幸之人。否则为何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若不是张继元之死,一个纤纤弱女子,如何会走上一条革命的不归路;一个富家千金,又有几人会弃家离亲,搞建设国家重整社会这种大事业?
很少有人会。就像陈胜吴广起义,人们为他们唱英雄的赞歌,说到底还不是得不到现世的安稳,于是有了“等死,死国可乎?”的念头。被花家舍的土匪蹂躏之后,秀米有了用革命之躯派遣回忆之辱的意味;在听闻了花家舍的乌托邦之想法后,秀米以此为灵感建立了自己的学堂,自己的村舍……
为了乌托邦之梦拼了命地努力,秀米构建着游廊,四通八达,连遍千家万户;水渠纵横交错,家家户户可以饮之;整个社会,变成一个拥有同样屋子,同样街道的大同社会……
然而,秀米并没有成功。桃源再好,不过存在于陶潜的诗中。青山绿水,花鸟虫鱼,不过是桃源的一个侧面,抵不过那洪水的袭击,抵不过人祸。
格非在《人面桃花》一书中给我们描摹了一个时代的年轻人为了追求理想社会共同奋斗的故事,这个故事很平凡,故事的主人公是历史革命中的沧海一粟;这个故事很动人,女主角的奋斗历程偕同着男主角的梦想;这个故事很现实,桃源之梦是我们人类世世代代追寻的梦,只能离它近一点,却永远无法触及。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刘德华,成就了一个时代的神话
下一篇:你的留言缺钙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