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垮我父亲的,究竟是什么
“49岁国企工人车间自杀生前工资存折仅剩四角”,又一则关乎生命的新闻跃入眼帘,在这个推崇民生的伟大的国度,显得格外扎眼,看了不禁为之心酸。“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大凡是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好
“49岁国企工人车间自杀生前工资存折仅剩四角”,又一则关乎生命的新闻跃入眼帘,在这个推崇民生的伟大的国度,显得格外扎眼,看了不禁为之心酸。“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大凡是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好死不如赖活着”,就算活得最苦最难,大多数人总还拿这句话聊以自慰,当作继续苟活下去的勇气。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把刀抹向了自己的脖子?压跨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到底是什么?
潘鸿强,一个未过天命的中年人,他的生命却永久地定格在了6·10这天,“生,我无法控制,但至少,我还有选择自己死亡的权利”,就在这一天,他选择了死亡,义无返顾。
如果说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北大女生,一跃从9楼跳下,我们会更多的归究于性格问题,不够理性。但一个工龄31年,已活了大半辈子的人,选择自己结束生命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再去质疑他的“天真”。
那么,是什么“杀”死了潘鸿强?如果排除性格悲剧,是不是在这个激流勇进、适者生存的社会中,中国传统产业工人彷徨转型的一个失败案例?
当看到他“死前存折里只剩下0.46元”的遗物,“欠靳运棋600元正,欠曾朱和300元正,谁看见谁帮我解决”的遗言,揣了14年“好好买块墓地,把父亲的骨灰安葬了”的遗愿,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个答案了。
忽然就记起前几年一篇流行感人的寻人报道《寻找表弟罗练》,那篇文章中,他的表弟罗炼,一个爱《庄子》、有梦想的打工青年,在两个月前的中秋节,留下一张字条后出走了……
罗炼留言说,“终生役役而不见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所向,讳穷不免,求通不得,无以树业,无以养亲,不亦悲乎!人谓之不死,奚益!”今日重温,泪流满面。
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当基尼指数逼尽0.52(国际警戒数为0.4),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之时,谋智者,巧取豪夺,为富不仁,群魔乱舞,谋力者,尚能靠一己蛮力获得温饱,我们拿那些智不足取,力不缚鸡如潘鸿强这类在底层苦苦挣扎的弱势群体怎么办?是听之任之,生死任他们听天由命,还是扶他们一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个有挡当的政党和国家应该直面正视的问题。
胡适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那么同理,争我们个人的幸福,便是为国家争幸福。今天,我之所以在这里码下这些文字为弱者呐喊,因为我知道,今天我不说,会有一天轮到“利益之剑”刺向我的时候,也不会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我深深感慨于马丁·尼莫拉在波士顿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的铭文:在德国,当初他们屠杀共产党人,我不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接着他们屠杀犹太人,我不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杀工会会员,我不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再接下来,他们杀天主教徒,我仍然不说话,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其实我只是想弄明白,压垮我父亲的究竟是什么。”这个在父亲死后一直很沉默的年轻人(潘鸿强之子)这样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不了禅师之了了
下一篇:刘德华,成就了一个时代的神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