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具茨山感怀
从禹州县城北行约二十华里便是具茨山脉,其山势不高,东西横亘,远看犹如一条卧龙。从东端登山西眺,有峰巅立一巨石形如卧虎,因此又名龙虎山。站在龙虎山的一个尖端金子石旁南望,一条曲曲折折的青石台阶延伸至山脚
从禹州县城北行约二十华里便是具茨山脉,其山势不高,东西横亘,远看犹如一条卧龙。从东端登山西眺,有峰巅立一巨石形如卧虎,因此又名龙虎山。站在龙虎山的一个尖端金子石旁南望,一条曲曲折折的青石台阶延伸至山脚下的定王陵区。定王陵及王妃墓在被世人发现前即已被盗,只有规模宏大的地宫墓穴显示着几百年前年墓主的尊贵身份。据说这个明代的王陵也曾有不少的地面建筑,墓区有不少的石雕。清人沈荃在《具茨山下》一诗中这样描述:
古殿青松冷,荒陵白露多。金凫随蔓草,石马卧山阿。
可见在清代这里还有一些王陵的气象,然而,如果不是王陵被盗,谁会知道这里是王爷的陵墓呢?那些向世人展示的东西已在时间的流失中被风吹雨打去,只留得“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深深埋藏着永远不愿为人所知的墓穴却被盗墓贼荒曝于山坡野岭。王爷的腐骨早已化为尘土,留下的墓穴是工匠的艺术和生命的一种形式,只是在寻找文化意义或者开辟旅游的今天才有了一种风景的再造,墓穴这个按照古人想法本应是安居灵魂之处居然成了后人的一个风景,这恐怕是古人怎么也想不到的事情,不知诗人再望具茨山下的时候将会有何感慨。
站在金子石北望,是名为始祖山的山峰。远望峰之峻岭,犹如炎黄二帝,故名为始祖山。山巅建有高大楼阁,一片红瓦房顶,十分辉煌。据说这里是轩辕皇帝发迹地,围绕这一主题,当有不少专家论证。然而,由炎黄二帝起始的华夏文明当在广大的黄河流域内,而不在一山一地,假如其活动范围很小,怎么会葬于陕北呢?当然,此山也许是黄帝曾经登临,远古的人以山为穴,可是那里留有遗迹呢?具茨山上有不少大石平面上留下许多的点点,人谓神秘符号,但也无从考究其真正含义。那么在一个山巅山大兴土木,把荒落的山变得壮丽,这不过是今人追昔怀古所必须寻求的一个象征而已。
具茨山并非名山,但也有诗人曾经登临而留下美丽的诗句。明人徐明善有诗这样写道:
雪消晓峰闻寒瀑,叶落松林见远山。古柏烟消清画水,是非不到白云间。
初唐四杰的卢照邻曾因病隐居于此山中,但无从考证他究竟居于何处,然却是史料所载,只是今人没有更多的去寻求他的文化意义而已。但他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雪尽松帷暗,云开石径明。度溪犹忆处,寻洞不知名。紫书常日阅,丹药几年成。"这是不是诗人在具茨山的生活写照呢?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具茨山给人的美的文化含义,在不同时代的诗人心中都有美的共感,似乎山是人的心灵的最好安抚。尽管诗人所看到的景色有所不同,但走在山中,不管怎样的景色都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自然美景的感动会使人一时忘记是非,忘记名利,忘记荣辱,从而获得极大的心灵愉悦。这是因为登山的心是颗贴近自然的心,是心与山相互观照的审美状态,人不仅观照了自然的美,也观照了自心的美。达到了心与自然的融合。而这种美感是不言而喻的,正如古人所说:“天何言哉,四时兴焉。百物兴焉,天何言哉。”即使下得山去仍回跳入是非名利之中,但山中却是一种忘我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人们不自觉地到山涧追寻的真谛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