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说冬至吃点啥
民间传统节日月月都有,“冬至”是这些节日中较为隆重的一大传统节日。随着社会进步、移风易俗,一些迷信观念虽淡薄了,但节日饮食风习历代不衰,并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食文化。这不,冬至一早,就有几个朋友打电话询问
民间传统节日月月都有,“冬至”是这些节日中较为隆重的一大传统节日。随着社会进步、移风易俗,一些迷信观念虽淡薄了,但节日饮食风习历代不衰,并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食文化。这不,冬至一早,就有几个朋友打电话询问冬至该吃点啥。“冬至”作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国北方进入数九隆冬的重要标志。故又被俗称为“冬节”、“冬初日”“长至节”“亚岁节”等,素有冬至大如年(见《清嘉录》)的说法。为此,冬至该吃点啥,人们从一开始就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据有关资料记载,民间过冬至的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朝,相沿至今,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日,乃上天赐予的福祉,所以把这天看得尤为重要。冬至日,军队整休,边塞闭关,商旅停业,官衙放假,官宦相邀到家做客,亲朋各以美食相赠。从一开始,冬至的食文化就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后来随着冬至饮食习俗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更因各地物产、气候、风俗习惯的不同使得这一食文化又附加了更加突出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也因为这些地域和民族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又给各自所确定的食物冠以各自不同的意义,冬至的食文化于是更加丰富多彩,五光十色了。
杭州人聪灵秀气,但美中不足的是个子偏低。为了祈求弥补这一缺陷,杭州人的冬至必须要吃年糕。他们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吃的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儿炒年糕,晚上是雪里红、肉丝儿、笋丝儿汤年糕。三餐的年糕各具风味,各冠有各的意义。杭州人说,不吃年糕长不高。
宁波、长沙、温州、泉州、台湾沿海一带的人们,冬至必食的饮食却是汤圆。古诗“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所描写的就是这一带的习俗。他们取“汤”“淌”之音,取圆满安康之意,祝福家人来年上海淌水平安,满载而归。因此,他们又把这一天的汤圆称作“冬至团”,是江南冬至的主要供品和赠送亲邻、招待贵宾的必备食品。就此一带,也由于地域饮食习惯不同,各地的冬至团又不尽相同。宁波的皮薄馅儿多,糯而不粘;长沙的洁白晶莹,可口香甜;温州的用料考究,形美味全。
河南人冬至要做饺子吃,饺子馅儿必须是羊肉、辣椒和用于驱寒的中药材拌做,缘何有这种食俗?河南小侉侉听不懂我的话,递过一本道家的经书。书中交代:南阳医圣张仲景由长沙辞官告老还乡的那一天,正是民间冬至节。南阳城外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不少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无家可归的布衣百姓冻坏了耳朵,肿得鼓圆,就象刚从锅里捞起的饺子。张仲景见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忙命弟子在南阳城东就地搭棚,将驱寒药物抱在面团中煮熟了施舍给他们吃,并把这种汤泡饺子叫做“驱寒矫耳汤”。又饥又冷的人们吃了张仲景的“驱寒矫耳汤”,肚子饱了,身上暖了,耳朵也被治好了,张仲景也因此成了神仙。老百姓从未见过这种神奇的食物,就把它叫做“捏冻耳朵”。从此,河南人过冬至都要模仿张仲景制作“捏冻耳朵”煮食。他们说:“吃了‘捏冻耳朵’一年不冻耳朵不冻手,驱寒辟邪。”
我国北方更多的地方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北方天寒地冻,百姓贫困,如何御冬,无法讲究,只能将就着“混冬”。
“冬至”吃馄饨的地域很广,历史也比较悠久,《燕京岁时记》中说:“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民间……唯食馄饨而已”。《帝京岁时广记》说:“预日为冬夜,祀祖羹饭之外,以细肉馄饨奉献。谚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之遗意也。”之所以选用馄饨拜冬,又是因为“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以天地混沌之象,故以冬至日食之。”馄饨省料好做,既可以品鲜美的肉味儿,又可以驱寒取暖,因此它同火锅一样,一直是我们北方隆冬季节的一餐特色膳食。
还有冬至吃烤肉的,荞面的、赤豆粥的、长条面的、胙肉的等等,因地而异,因风俗、民族信仰而异。
新荣区地处蒙汉要塞,明代“马市”的设立,曾使这里成为全国最大的边贸集散地,明清时代又是晋商前往“蒙、俄”的主要通道之一,经过这里的南北商贾不计其数,更有其家眷亲友与本地居民通婚、杂居相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异地的不少风俗习惯为新荣人所接受,故使新荣人的冬至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吃啥的都有。按照旧习气,比较典型的是,早饭有山药萝卜粥、长条面、肉丝烩粉条等。面长粥甜,以示冬至之后夜渐短,日渐长,取阳生久长之意。中午自然要吃油炸糕,再没钱的人也要吃一顿黍米糕,烩菜中还必须要有大片的肥猪肉。大户人家这天都要摆桌子,象过年坐席一样,满桌一般为六人,再小气的人家,这天也要满满上一盘肥猪肉;中等人家也效仿大户人家上桌用餐,但所谓的肉盘,其实在烩菜上只披六块一寸见方的肥猪肉;小户人家,连六块肉也吃不起,就只能动点荤腥权当吃了肉。这顿饭的寓意是,在新的一年里人们不仅要继续高升旺长,幸福美满,忙活了一年的人们还希望能过个充足悠闲的肥冬。为了能确保这天饭菜中不忘了放肉,人们还用这样的民谚警示大家:“冬至补一补,来年没灾苦”;“冬至吃了肉,大人小孩都急留”;“冬至不吃肉,冻掉脚趾头”。晚饭一般要吃红豆稀饭汆饺子,光景不景气的也要吃顿稀饭汆面条,美其名曰“鲤鱼钻沙”。其中红豆辟邪,饺子驱寒,“鲤鱼钻沙”,以祈安度酷冬。
如今,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了,先辈们那些祈祷也已不再是问题了,所以冬至吃啥也就不再受限制了,啥好吃吃啥,想吃啥吃点啥。不过,冬至过后便是数九隆冬,刺骨的寒风将对人体产生很多影响,人体也将随着严冬的不断深入发生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特别是对维生素、生理盐、生熟营养素以及热能的需求量会明显增大。故此,冬至吃点啥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冬至后一定要注意调整营养和膳食,以满足肌体安度严冬的需求。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向院外走去
下一篇:【擂台赛第三期】冬日下江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