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甸儿们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白发”,即白发青袗,也就是江河厂办的张博勋。论坛小说版的优秀作者之一,一位具有写作潜能的作者。“甸儿们”,家乡方言,意思是“弟兄”。“甸儿们”是“弟兄们”省略“兄”音后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白发”,即白发青袗,也就是江河厂办的张博勋。论坛小说版的优秀作者之一,一位具有写作潜能的作者。
“甸儿们”,家乡方言,意思是“弟兄”。“甸儿们”是“弟兄们”省略“兄”音后的儿化音,音节应为“dir men”。“亲甸儿们”,就是“亲弟兄”,带着血缘亲情的称谓。去掉“亲”字,依然是表达人际关系很亲密的一种称呼。
“jhcbzbx”,是白发甸儿们最初在论坛上注册的名字,也就是“江河厂办张博勋”这个名谓的每个音节取其第一个字母而组成的。这个名字在口语交际中很不好使用。有一次,我和朋友交谈,说论坛上有个文友的小说写得很好。朋友问叫什么名字。我一时语塞。短暂思索后说:“叫‘几喝刺剥紫剥喜’(jhcbzbx)。”朋友听了有些诧异。名字,在中国很重要,一要好听,二要好记。我最初接触这个名字,也有瞬间疑惑——怎么起了一个这样的名字?
白发甸儿们也许意识到了这一点。后来他在论坛上又注册了一个名字,就是“白发青袗”。按说这个名字好听又好记,还有意义,照他的解释就是:“白发青袗,年老而无成就之意。”可是最后的“袗”字却在我电脑上怎么也打不出来,不管用“五笔”还是用“标准”。这又给我带来了滞障。我又想,取名字还是少用“冷”字的好。这个名字,白发甸儿们好像很喜欢,在论坛上注册过两次,所以论坛上有两个白发青袗,却是同一个人。
论坛小说版,对作品加“精”的门槛较高。开坛将近一年,作品数量百余篇,可加精的作品只有三篇,占3%。而这仅有的三篇中,白发青珍就占了两篇(另一篇的作者是散文版主纤云拂月),可谓独占鳌头。这两篇小说就像漠漠夜空中的明月,散发着皎洁的清辉,既醒目耀目夺目,又让人注目刮目回目。
版主林高云低,是河南作家协会会员,是作家级人物。他对白发青袗的作品进行了公正中肯地评论:“很平实,很自然,小说味道很浓,堪称一篇不错的小说。”“博勋弟语言功底已经非常到位,既有丰富文学色彩,又不乏浓郁乡土气息,且符合人物性格,很值得学习。”在《读〈石榴红了〉》这篇短评中,林版主是带着热情和赞赏对作品的亮点给予了肯定,又带着理性和谦虚指出了作品的不足,同时又带着真诚和厚爱对白发甸儿们寄予了深深的期望。
诗歌、散文版版主梦里人家也曾说:“博勋讲的故事都是很凄美的那种……欣赏!”
我作为一个读者,非常喜欢白发甸儿们的小说。
作为文字爱好者,我把生活中的感悟通过文字写出来,内心喜悦的;再把文字发到论坛上,得到些许文友的点击或评论,会更悦;如果再得到版主认可加“精”,会更更悦。相信白发甸儿们也会有此“心悦更悦更更悦”吧。也许白发甸儿们会问,“子非我,安知我之悦?”因为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如果白发甸儿们嘴硬,还不承认,就请先把孔子的话驳倒吧。
以对文字的爱好,可以把人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把写文当作第一职业的专业作家,是以稿费为生的人;第二类是把写文当作第二职业的业余作者,是拿稿费增收的人;第三类是把写文当作一种爱好的写手,不拿稿费却以写文为悦;第四类是不写文却爱文的读者,不想稿费却为文花费。第一、二类人最初都是来自第三、四类人的。白发甸儿们,你具有文学细胞,不管你现在属于哪一类人,将来成为哪一类人,我都会为你衷心地加油!
“快乐即是成功”,是现代人的观念。白发甸儿们,为人生一“悦”,“学而时习之”吧!为人生一“悦”,努力追求吧!为人生一“悦”,勤勉创作吧!
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论坛上,我和白发青袗有着多个第一。
白发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个与我以“甸儿们”相称的人。我很喜欢这个称呼。它一下子缩短了我们的地域距离,年龄距离和情感距离。它让我感到我们是那样亲近亲切亲密,正如散文版主纤云拂月回帖说的:
“中原石人
重亲重情
江河博勋
情真义浓
一声甸儿们
两心相融”
白发是第一个为我的文字纠正错别字的人。我的拙作《亲情》中有一句“没有亲情的人,是让人不耻的。”白发看后回帖指出:“不耻,应为不齿吧?”用的是祈使句,委婉而又真诚!一般来说,我对自己的文字要求是严格的,尽量不让有错别字。文字写出来是让人看的,如果有许多错别字,那就是对看我文字的人的不尊重。反过来,我对别人的文字是宽容的。不论文字优劣,都是写作者的心灵表达。人家能把心里话说给你,你还能有什么苛求吗?白发的做法,让我认识到我的宽容其实含有纵容——我错了。这让我想起数学家华罗赓修改的一幅联语:“观棋不语非君子,见死不救;落字有悔大丈夫,改正错误。”华罗赓的胸怀是真正宽广宽厚宽容的,白发甸儿们的“较真”则是坦率坦荡坦诚的。石人谢谢了!
白发是我第一个在论坛上公开许诺请他吃饭的人,理由是答谢他这个“一字之师”。白发也是第一个邀请我到他的工作地——江河去玩的人。虽然“许诺”和“邀请”至今还没有兑现,但一定会兑现的。因为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句话。既然有“乐”,何乐不为?
读白发的小说,最大的特色就是大量地使用家乡的方言和俗语来写作。我对家乡的口语,也有浓厚兴趣。拙作《乡音》对家乡话作了点儿肤浅的认识,并借以寄托我的思乡之情。白发看后给我回帖:“石人好,近来有点忙,不常上线。我15岁来江河,到现在仍是个说鲁山话的江河人。记得上高中时胡诌过一首古诗模样的顺口溜:
儿戏山村少迁城,
乡音无改愁先生。
几回梦饮涩乡水,
魂追青山四季风。
始知古来相思苦,
今日尝知忆乡情。
漫搵一把客子泪,
无愁无苦他乡行。
诉说的是当时的愁苦心境。当然,现在要好得多啦。我现在与同事说话,常引用一些鲁山土话俚语逗乐,他们欢笑之余,我为家乡方言的魅力自豪。抽空我把近年搜集的俗语传上与你共享,并呼吁网友们参与进来,以此弘扬我们的家乡方言!好吗?”
随后,他在散文版发过两组“俗语”。由于我漂泊在外,无法搜集家乡俗语,就对他支持不力。他回帖对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雨后看五湖
下一篇:任胡岭上拜观音,韩妃江畔赏夏雨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