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明清朗定空寺

空明清朗定空寺

一览了然散文2025-10-18 13:16:26
今秋十月,果木飘香。应诗友之邀,赴周至县城东南约十余里处定空寺一游,尽享天高云淡,空明清朗之灵气,不亦乐乎!上午十时许,东西各路诗友汇集团标村外,穿环山旅游公路,蜿转南行三、四里余,即到定空寺头殿,经
今秋十月,果木飘香。
应诗友之邀,赴周至县城东南约十余里处定空寺一游,尽享天高云淡,空明清朗之灵气,不亦乐乎!
上午十时许,东西各路诗友汇集团标村外,穿环山旅游公路,蜿转南行三、四里余,即到定空寺头殿,经诗友白微女士介绍,方知依此而上,前后共分十二殿,直到天门。
绕寺而上,时闻鸟鸣之声悦耳,涓涓溪水忽隐于草色之中,忽现于彩石之间。东西两旁山峦相望,草木各色,斑斓夺目。坡缓而平,极目处直接蓝天,观云往日,全无压抑之感,人行其间,身轻气爽。
脚下,落叶翻飞,黄黄的如生命之蝶在向远道而来的客人展示其最后的辉煌,而那种黄却绝非枯黄,透亮而充满水气,分明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生命,振撼人心。
顺溪涧小道,缓步而行,草木的气息扑鼻而入,而每一种草木都带着各自不同的气息,连同这十月的风,暗涌的泉,飘落的叶,坡上熟透的果实,汇集而成一种感觉而不意言表的气息,让人不自觉的想起三月的春雨,四月的花香,六月的骄阳,八月的甘露,难怪画家诗友肖平蹲在一堆牛粪前嗅闻良久,大呼:清香之气,这才是生活之原味。
不觉间已到四殿,诗友们小憩于此,或坐、或站、或躺、或高歌、或观碑、或看报,各得其乐。而我便借此机会,登一高处,回望来路,但见一溪带水,掩映其间,两侧山峰,五彩相映,如振翅欲飞之凤,下界平原,上依蓝天,空明豁达,静若优雅的女子,更似不施粉黛的村姑,超凡脱俗,质朴而美丽,纤尘未染,清朗爽目。诗友曰:此山女人气也。我说:下部属阴,上部必该属阳。果不其然,一过四殿,坡形渐陡,松木见翠,上山的路时隐时现,崎岖坎坷。攀岩而上,秋菊夹道,路边不时有野果显现,举手可得,惹得诗友们馋涎欲滴,游趣大增。
再往上,一坐山峦横断南路,山前一巨型笋石屹然耸立,当地人称石塔,高约数丈,圆润挺拔,不依不靠,自然天成,峻伟瑰丽,依然充满了男性的阳刚之美。塔下,茂草古藤,人不得近。塔顶,三两棵松树,落石生根,苍翠葱郁,令人生畏。诗友们立于塔下,观之良久,恋恋不舍,惊叹大自然之鬼斧神雕,造物之奇。而与之相对,有一石,镶于山头,随风而动,人称风动石,千百年来,安然处之,堪称一奇。
转道西行,坡陡路窄,但却果木飘香,沿途柿树挂满了丰收的果实,青的泛黄,红的透亮,枝枝迎人,夹道迎宾。而此刻,时已近午,有犬吠之声从不远处传来,已近人家。
盘道而上,平台处,三两户人家,依山而建,场院平坦,远望无遮,白云如絮,翠山缀红,牛入于圈,猪围于栏,鸡鸣于院,花开于畔,清香之中透过一种丰收的气息,带给人的是一种亲切,一种祥和,一种生机,一种超然于凡俗的静恬与安逸,一种自给自足,无欲无求的田园仙境。
入院小憩,山里人特有的热情让我们这群来自山外,来自物欲世界的游者,感怀不已,沿途的艰辛也在这份热情之中,不知不觉的被一扫而光。品着好客的山里人捧出的香茶,吃着好客的山里人特意赶做的鸡蛋面,悠坐庭院,望碧空万里,看白云舒卷,似龙、似兔、似鸡,变换之奇异,畅游于天际,连同低处的山峦,近处的柿树,院落的鸡狗,花间的土蜂,以及这至真至纯的乡土人情,无一不让人陶醉其间,空明清朗,使人顿感自然之博大,天地之悠悠,尘世间所有的困惑与烦恼,名利与金钱都在瞬间淹没在一种淡泊而宁静的意念之中,无影无息。
饭饱水足,又该是告别时分,友人掏钱欲付饭钱,主人执意不收。依依惜别,我们也只有在心里忠心的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离开了山里人家,已离山顶不远,诗友们经过休整,气力更足,攀岩扶藤,直达岭背。站立山头,放眼西北,顿觉豁然开朗,田原沃土,星罗棋布,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微风徐来,心旷神怡,犹如仙境。友人不禁纵喉高歌:没有被人更高的山,没有被脚更长的路。
望近处,豆黄菜绿,红叶点点,景色如画,美不胜收,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之所言:天朗气爽,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于是,诗友提意,金秋笔会,在此召开,于是乎诗声、歌声、欢笑声,时时入耳,大有流觞曲水之神妙。
欢娱狠天短,登高视物小。不知不觉已近五时,诗友们收拾行装,沿西坡快步下山,途经诗友白微之家,其父及家人热情相待,话家常,吃核桃,品野味,其情其景,纯朴感人。
暮归途中,斜阳夕照,微风徐徐,欢笑之声不绝于耳,游历一天竟不觉其累。众友皆赞山之优雅,水之清醇,民风之淳厚。犹言未尽,兴致不减,一友有赞女士身穿长裙,脚穿高跟鞋,竟能连翻两岭,可敬,可敬。
女士曰:山色诱人。
实乃一言以概之,妙哉,妙哉!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