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路趣记

求学路趣记

蟫鱼散文2025-04-04 03:29:57
几年来,我一直在南开大学、市图书馆听一些讲座,已经有了三年多的“学历”。今年又在市老年人大学、西开教堂听课。经常往返于单位、家庭和四个听课地点,久而久之,路线极熟,犹如在荒漠中踩出了几条小路,生出了许
几年来,我一直在南开大学、市图书馆听一些讲座,已经有了三年多的“学历”。今年又在市老年人大学、西开教堂听课。经常往返于单位、家庭和四个听课地点,久而久之,路线极熟,犹如在荒漠中踩出了几条小路,生出了许多有趣的感受,又像是开了一个新课堂——第五课堂,给我带来了新的收获和乐趣。
单位、家、南开大学、市图书馆、市老年人大学和西开教堂,这六个地点分布在天津市的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以单位和家为原点,南开大学、市图书馆、市老年人大学、西开教堂为终点,就形成了八条路线。这八条路线,分布在三个区,纵横交错,曲折蜿蜒,像是一幅网络,我称之为我的“学习网络图”。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风雨交加、烈日炎炎、雪厚路滑,我总像一个苦行僧,永远不知疲倦地骑行在路上。
天津的路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复杂。比如路口,许多路口汇集着五六条以上的路,而且这么多路在路口分布还不均匀,有的路很宽,有的路很窄,有的两条路之间距离很近,夹角极小,几乎平行。每每骑到这种路口,连红绿灯都不知道应该看哪个。再说方向,有时你以为往北骑,但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往东或往西,甚至往南,背道而驰了。所以在不熟的路上不能凭感觉判断方向,往往会在不经意中转了向。在天津问路,天津人会热情地按前后左右的方向告诉你,不按东南西北方向指路,没有东南西北的地理概念。
我举两个例子。
刚来天津时,我总以为天津东站是在海河的东边,和天津海关大楼是一个方向,实际上天津东站在海河北岸。因为,我从赤峰桥东的海关大楼沿海河东岸往北骑行时没有注意到河道逐渐向西拐了个大弯,而在马路上你往往注意不到河道拐弯。后来我发现火车站面向解放路,而我知道解放路基本上是西北东南方向的,这就使我有点纳闷,我拿着地图到实地对照之后才弄明白。
在“学习网络图”中穿梭,经常在两点之间往返,自然就想到要找一条最短的路线,以节省时间和体力,降低学习成本。我从家里去西开教堂听课,在地图上选了一条最捷近的路线。回来的时候,要走柳州路、武昌路、桂林路、永安道。最初几次因路不熟,总在柳州路往武昌路拐的时候搞错,应该往左拐,我总觉得应该往右拐。也是拿着地图在实地对照,才明白错在把柳州路当成与南京路平行的了,南京路基本是东西方向,我家在东南方向,那当然往右拐才对。实际上柳州路近乎是南北方向,往东南方向走,自然是应该往左拐了。如果你到现场去看一下,我估计十有八九的人都会弄错。
遇到这种问题多了,我总在想原因。后来琢磨天津城区地图,了解天津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然地理原因:是海河流经天津城内时弯道太多。傍水而居形成的城市自然是傍水而建,河流弯道多,街道走向也就多变;二是社会历史原因:天津城市基本形成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的城市中心已由老城厢一带向城东、东南方向发展,先后形成了九国租界,城市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在这样的城市格局里,住在这里的人有东南西北的方向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如果以此来找路,反而是平添一份精神负担。我自己总想搞清天津路的东南西北,大概是自己的地理意识太强了,尽管自己没有当过兵。
路熟悉了,往往就凭着感觉走了,就象有了自动导航仪,不必再费神想路怎么走。骑行在路上脑子往往就开了小差,信马由缰地胡思乱想开了。这实际上是一种转换思维环境,积极休养大脑的好办法,也是一种有氧运动。我有时就是在路上骑车的时候想一些坐在办公室里或闷在家里没想完或想不通的问题,感觉非常好。这又像是梦境的效果,白天想的问题有时在梦里得到了启迪。这是否是人类大脑的潜能不可估量呢?
从单位去南开大学,沿解放北路,拐泰安道,穿南京路,走成都道。每每骑行在这条路线上,总是神清气爽。这条路线,沿街都是极富代表性的建筑。解放路是素有天津“华尔街”之称的金融一条街。这条路不宽,路两边排列着外形各异的西洋古典式建筑,多为过去租界各国的银行、洋行,经过近百年的风风雨雨,可以使你亲身感受到中国近代史的沧桑。泰安道与解放北路东西相接,矗立在路边的原开滦矿务局大楼,是希腊古典复兴风格,距今也有近百年了,它庄重、沉稳的气质,倒很符合现在的主人--中共天津市委。路两边的法国梧桐已对接成拱,阳光从树梢上投射到地面,一片斑驳。路边竟有一座小教堂--只有在欧洲乡间田野上才能见到的那种小教堂,色泽凝重,浑然一体。在周围现代建筑的衬托下,就像一件古朴厚重的宗教建筑的艺术品。成都道,是五大道最北的一条路,有一种五大道外围的感觉。这条路上单独的小别墅不多,多为联体的带半地下室的二、三层楼房,独门独院,排列整齐,洋溢着浓郁的外国风情。骑行在这条路线上,我总想,通往天津最高学府的路,是否就应该是这样一条色彩纷呈、风格各异,多种文化元素兼收并蓄的路呢?
从家里去市图书馆,经利民道上围堤道,走吴家窑大街、复康路。给人深刻印象的是复康路。这条路看样子是近年新拓宽的路。路面很宽,走向笔直,两边有隔离的自行车车道。这条路与津河并行,之间辟有20余米宽的绿化带,花草树木交相辉映、亭阁假山参差错落,一路望去心旷神怡。津河的一侧是南开大学校区。南开大学宽阔的校门、颇具现代化建筑元素的省身楼倚立在河边。市网球馆,市档案馆、市图书馆依次排在路的另一边。这条路弥散着浓厚的文化知识气息,是一条体现了现代文化的路。
从家里去市老年人大学,经爱国道,拐广东路,拐前进道,再拐越秀路。骑到乐园路口,眼前豁然开朗,这里是银河广场。站在广场远眺四周,高远空旷,竟然有能望到地平线的感觉,如果不是周边那可数的几栋高层建筑突兀而立,你会觉得自己是身在辽阔的华北大平原上。在局狭、拥挤的都市里,这里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每每骑行到这里,我的心胸顿时开阔,胸臆长抒。市老年人大学位于银河广场附近,是否寓意着人的老年生活也是一片天高地阔的天地呢?
从家里去西开教堂,沿津河南道,拐大沽南路,穿西楼后街上琼州道,走永安道,拐友谊北路,走桂林路、柳州路。每晚离开西开教堂回家的时候,都要穿越五大道腹地。夜晚的五大道,路灯幽暗,街道静谧,风格各异的花园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