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寿州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是清代罗洪宪的诗句。一直以为“人心不足蛇吞象”是比喻有的人贪心不足,就像蛇想吞食大象一样。可是,在寿县那座古城里,我们却听到了这个成语的另一种说法。寿县古城门宾阳门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是清代罗洪宪的诗句。一直以为“人心不足蛇吞象”是比喻有的人贪心不足,就像蛇想吞食大象一样。可是,在寿县那座古城里,我们却听到了这个成语的另一种说法。寿县古城门宾阳门内,有一块“人心不足蛇吞相(象)”的古代石刻图。导游向我们介绍了这个故事:从前,寿州城内有一个名叫梅生的穷秀才,救过一条蟒蛇精的命。蟒蛇为了报答梅生的救命之恩,就让他进入自己的腹中割下一块心肝,治好了皇太后的病。梅生因此一步登天,被封为宰相。为了自己能长生,梅生提出再要一块蛇的心肝。大蟒蛇念其救过自己的命,就同意忍痛让其再割一刀。梅生钻进蛇腹,意欲割下大蟒全部心肝。大蟒疼痛难忍,浑身抽搐,用力把口一闭,结果梅生葬身蛇腹。
原来,蛇吞掉的是贪心的宰相,而不是大象。不过,在中国象棋中,“象”与“相”是相通的。这个传说的警示意味,不言而喻。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屡为州、府、道、郡治所,是几代王侯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楚国最后的都城。走进寿县,这座古城仿佛变戏法一样,不经意间一个个古老的故事就随意自然地抖搂开来。
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进行的一次大战。晋军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并大败秦王苻坚亲自率领的八十万大军,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而寿县一带则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据《晋书·苻坚载记》:前秦之苻坚,将要进攻晋朝,其下属石越劝说晋有长江之险,不宜动兵。而苻坚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于是,“投鞭断流”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兵马众多,实力雄厚。而东晋宰相谢安,在淝水之战的紧要当口,镇定自若,与人下围棋赌别墅,成语“围棋赌墅”即表示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淝水之战还产生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
站在古城的城门之上,听着导游的娓娓讲述,耳边依稀响起当年那鼓角争鸣、金戈铁马的厮杀声。然而,城下刀光剑影、烽火硝烟的场景早就随风绝尘而去,曾经惊天动地的战场已经切换成一片宁静的故土。映入眼帘的是远处八公山的朦胧身影、阡陌纵横的辽阔原野以及点缀其间的成片农庄,近处是波光粼粼、蜿蜒流淌的悠悠淝河。岁月如梭,往事如烟,只有山水似乎依然如故。
据介绍,成语“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廉颇的墓地就在寿县的境内,俗称“颇古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说的则是西汉时期定都寿春的淮南王刘安的故事。而围绕在城门外所建的瓮城,又让人想起“请君入瓮”的典故。
寿县古迹宏博,文物众多。寿县博物馆据称珍藏有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是县级博物馆中的佼佼者。我们来到该馆参观,流连于楚都遗珍和汉魏流韵之中。眼前那些重见天日的古寿州窑烧制的陶瓷制品,以及精美的青铜器具,还有装满“舍利”的金棺等,令人惊叹不已。
行走在古城,莫名其妙地滋生出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就如同想到伴随那些出土文物而零落的故事,那是一种失忆般的欲罢不能、一种物是人非的深深叹息。
现在的寿县古城多少显得有些破落衰败,成片的房屋低矮陈旧、狭窄的街道零乱拥挤,虽然距省会合肥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却给人以巨大的反差。而从前的合肥,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邑而已。莫非,古城的现状就是那种激荡起伏之后的静谧和平淡,抑或这就是所谓返璞归真般的质朴和自然。或许,只有在深沉的夜色中,古城厚重的梦境里,才会闪现出那些发生在过去却藏而不露的亮丽片断。
历史有时就是这样变幻莫测,却又如此真实。在冬日的寒风中依旧矗立的古老的城墙和城门,只是那座古城昔日曾经辉煌的象征,仿佛是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的一段凝固了的典故。
一路上,只见小城的居民不紧不慢地忙碌着,神情安然惬意,看得出他们比较自在悠闲。他们的眼中,似乎早已习惯了世事的沧桑。只有行色匆匆的我们瞪着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回味着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