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三)

岁月留痕(三)

衷肠话散文2025-04-17 17:08:33
金秋时节,我和爱人又重新回到我们曾经挥洒汗水、度过青春的地方。三十年过去了,重返达官寨一直是我悉心珍藏的梦。我们驾驶着私家车沿着宽阔的公路行驶,进入县城区域后,一个花坛似的大转盘,把通往四面八方的各个
金秋时节,我和爱人又重新回到我们曾经挥洒汗水、度过青春的地方。三十年过去了,重返达官寨一直是我悉心珍藏的梦。
我们驾驶着私家车沿着宽阔的公路行驶,进入县城区域后,一个花坛似的大转盘,把通往四面八方的各个道路连接在一起。路两旁高楼耸立,商家店铺装饰豪华,门前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
通往达官寨方向的道路是一条平坦宽敞的马路,代替了过去坑洼不平的土道。我记得以前当知青时,如要到县城就得步行二十几里土道,遇到连雨天,稀里吧唧的根本无法行走。沿着田间有一条近路,踩着田垄一直能走到河边,可以节省几公里的路程。河上有一座大桥可以到达河对岸。但是离这条近路很远。平时人们为了节省时间都愿意走这条近路。夏天,可以踩着河里的石头过河。冬天,就要等河冻了冰才能过去,开春就不行了,河已开化不能行走,只能绕到很远的下面从桥上通过。现在,这条路是沿着河边修建的,水泥灌筑的河堤十分整齐。河岸边柳树成荫,人工修建的花园、凉亭、绿地上鲜花盛开。三三俩俩的老人孩子们在花园里休闲。我对爱人说:“这儿变化太大了,简直认不出来了。你还记得那年不?我到县城办理回城手续,走近路想从冰上过河,当我了到河边时,河边的冰已经有些开化了,我怀着侥幸的心里想从河边跨过去,没想到一下子掉在水里,棉裤腿都湿了,一走路哗啦哗啦响,后来到公社知青办用炉子烤了烤才好些。”爱人回答道“怎不记得,你那次可狼狈透了。”。
我们沿着河边这条宽阔的马路向达官寨驶去,一路上风光秀丽,远山被五彩斑斓的枫叶尽染,田野里成熟的庄稼迎着风,笔直的像列队等待检阅的士兵,再等待着收割。路旁一家家宽敞的大院里都盖起了一趟趟两层小楼,窗明脊亮,过去的茅草屋早就不见了踪影。
一路走过,已经找不出原来的路了,这条宽阔的公路一直通到我们原来下乡的地方,而且一直通往下一个城镇。公共汽车每天都有好几趟,早就接束了步行的年代。
眼前,村口旁的那颗老榆树还在,经过三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显得更加枝叶茂盛,树干粗壮。我俩试图寻找着过去村庄的旧影,只见村民们的住房均是清一色砖墙大院,院里是一趟四五间的二层小楼,楼下是堆放农具和杂物的地方,楼上是居住的地方。院子里,一边是储藏粮食的粮囤,一边是养猪养鸡鸭的窝圈。
我们寻找着我们生活多年的青年点。
是这片山坡吗?
好像是。
那房子呢?
不知道。
黄褐色的山路在绿草中时隐时现,断断续续地延伸向山顶。这条当年被知青深深浅浅脚印蹚出来的路,如今很少有人走了,除了放牛放羊的人,也许根本没有人会到这里。
我们俩沿着山路来到知青的住宿我们居住多年的地方。曾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青年点终于以遗址的形状,散落在那片荒凉的山坡上,它们像被蚀空了的朽屋,终于在一个风雨的夜晚整体坍塌,断裂的梁柱和破碎的砖瓦已被人捡拾殆尽,只留下一堆黄土屋基。残垣断壁之间,尚能寻见当年方块似的知青宿舍隐约的痕迹……
面对眼前这片废墟,我们默默无言相对。
抬眼向远处的村庄望去,仅仅离开三十年,村庄已经彻底地改变了模样。一路上的城镇农村都以它崭新的姿容曾现在我们面前。而青年点亦如知识青年一词一样,已经成为了历史的遗迹,我们这些创造过那段历史的人,面对着自己的历史遗迹――像是在整理自己青春遗骨的残骸。
人生如流,岁月如流。时间的流逝,代际的更迭,都异常迅速。知青走了,当年专管我们知青的农村书记主任大多故去。偶遇一位年轻人对他提起,还认识我们吗?他茫然地摇摇头。一代知青真的已经走到尾声了。无人还会再提起他们,无人还会再想起他们,只有他们自己还会在有限的年限中回忆起他们青春时的那段岁月。
风过无痕,但那一段岁月所留下的痕迹,却永远地留在我们心中。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