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漂流记

书房漂流记

循环小数散文2025-08-28 15:14:20
书房,顾名思义,是放置书的地方。我的书房不固定,随我一直漂流至今。读书时,我爱淘书、购书。那时囊中羞涩,每一本书都是精挑细选、磨蹭时间之作,来之不易,特别珍贵。大学毕业到上海工作,几百册书无一本丢弃,
书房,顾名思义,是放置书的地方。我的书房不固定,随我一直漂流至今。
读书时,我爱淘书、购书。那时囊中羞涩,每一本书都是精挑细选、磨蹭时间之作,来之不易,特别珍贵。大学毕业到上海工作,几百册书无一本丢弃,一起漂流到上海。住集体宿舍,书没处安家,分半张床放书,每天与书同卧。小弟夏天来上海打短工,书无处搬家,只能在地板上添席而眠。可以说,那半张床就是我最早的书房。工作后,有了固定收入,不再向父母乞钱买书,购书也显得大手大脚,半张床不堪负重,半夜垮塌,所幸人无大碍。后将书编号打包装箱,留一部分必看之书放在床上,入眠之前精读吟玩。
因参加工程项目管理,时常需要住在工地上一段时间。于是,除随身带一箱衣服外,再添一箱书,工地同事笑称“流动书箱”。工余下班后,打开书箱,取出一册捧读,书香一缕,魄附其上,魂游其中,口存余香,醍醐灌顶,顿感一天劳累烟消云散,又觉在僻远空旷寂静的工地上夜读,无人打扰,真是读书的好时光。等到结婚之时,手头拮据,先租房过渡。房间不大,只能将所有的书“兵分三路”,一部分放在单位里工作所用,权作保管;一部分打包放置阳台,一部分因势利导分于衣柜、墙角等可容之地。结果一次大暴雨,因窗未关好,置于阳台的好几百册书被水浸泡,看到那些读书笔记变形、模糊无法辨认,不忍卒读,真是欲哭无泪。痛定思痛,与妻商议后,决心贷款、借款买房,把兵分三路的书赶快汇集成一个书房。由于小孩的降临,双方父母过来帮忙,两室一厅的新房一下子显得拥挤不堪,原来想弄一个大大的书柜计划彻底泡汤。书只进不出,每月所购的新书,邮局订得杂志潮水涌入,忍痛甄别卖了一些后,还是入大于出,“兵分三路”的状况依旧没有改观。
2010年底,喜讯传来,近在咫尺的虹口图书馆总馆建成开放,丰富的藏书,宽敞明亮的阅览室让人流连忘返。周末置身其内看书学习,真是神清气爽,大呼过瘾,一首《家安图书馆旁》的小诗油然而生,文学网站首发便得好评和点赞。心中“书房”理念也悄然转变,书置在哪儿都是为了看,何不以图书馆为“书房”,所看所需之书,先以借为主,特别需要的再行购买,而自己家的书也可以志愿捐献给图书馆,扩大循环效应。这样进出之法,既可维持总量800册的藏书量,又没有贱卖之痛,还解决书长期在外漂流、无家可归的局面。
书非借不可读也。藏在自家的书,有时一年翻看不了几次,而图书馆借来之书,有规定的还书日期,还有逾期的处罚,反而看而快、读得多。在房价节节攀高的今天,家有书房是幸事,没有书房,代以图书馆为“大书房”,虽有漂流之感,但何尝不是一件幸福愉快的事?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