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残疾拾荒人心中的期望

一个残疾拾荒人心中的期望

都图散文2025-10-16 02:44:03
我注意这个残疾拾荒人已有些时日了,时常见到他蓬首垢面瘦削而又行动不便艰难地蹬着一辆陈旧三轮车,穿街过巷到各单位收废书废报、烂铁啤酒瓶的身影。从他那吐词不清的吆喝声中我推测这个残疾拾荒人,不仅行动不便,
我注意这个残疾拾荒人已有些时日了,时常见到他蓬首垢面瘦削而又行动不便艰难地蹬着一辆陈旧三轮车,穿街过巷到各单位收废书废报、烂铁啤酒瓶的身影。从他那吐词不清的吆喝声中我推测这个残疾拾荒人,不仅行动不便,而且在智力上也有可能存在一些障碍。于是,便产生了一种走近这个残疾拾荒人,了解他生活状况的想法。
今天早晨,我坐在办公室里又听到了那个慢吞吞的“废书——废报——烂铁——啤酒瓶——”的吆喝声,不用猜就知道一准是那个我想走近了解的残疾拾荒人。
过了一会儿,他果然上楼来了,站在门外将头伸进来问我有没有废书废报要卖。正好我们办公室里有不少乱七杂八的烂纸废报,于是,我便把他叫了进来。等他把那些烂纸废报收拾妥当后,我拖了一把椅子让他坐下,说是想跟他聊会儿天。
他一副成惶成恐的样子在椅子的边缘上坐了下来。看他那个样子,我生怕他滑落到地上去摔伤,于是提醒他注意看摔着。他站起身来重新坐好后,抬起头用惊疑的目光看了我一眼,又低下头望着放在膝盖上不停地抖动着的双手,那样子好像做错了什么事等待受罚的孩子似的。也许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像这样别人给他搬凳子的事,都总不是什么好的经历吧,要不然,也不可能会是这个样子。
见他那副惶恐的样子,我赶紧告诉他,并没有其他什么事,只是想与他聊聊天,了解一下他目前的生活状况。听我这样说,他稍微放松了一些,于是又往椅子里欠了欠身。但仍是低着头,望着放在膝盖上的双手。
从与他的聊天中,我知道了他并不是本地人,原来是荣昌县仁力区雨林乡人,名字叫唐慈七。至于是哪个村哪个社的,他自己也不清楚。
他告诉我,他的父母在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他是跟着哥哥一起长大的。由于年幼时得了小儿麻痹症,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留下了手足行动不便的后遗症。
长大后,望着哥哥一家人生活得非常艰难,他决定离家出走,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至于到哪里去,又去做什么,没想过,也管不了那么多,只是觉得自己都已经是三十大老几的人,应该自己养活自己了。就这样时年三十二的唐慈七于一九九八年漫无目标地来到了会东县。
到会东后,便以拾荒为生。最初,背着一个大背篼一瘸一拐地到各单位去收废书废报、烂铁啤酒瓶等。收回来后,再将这些东西分类整理,最后卖给废品收购站的老板,从中获取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计。
开始那几年,由于城里拾荒的人不多,生意还比较好做,一天下来,也能挣个十来二十来块钱的。没几年功夫,便攒够钱买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有了三轮车,就比背着大背篼轻松方便了许多,一次还可多收一些东西。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到城里拾荒人数的不断增多,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了,尤其是今年开春以来,不仅生意难做,物价还天天涨,有时一天挣的钱还不够买小菜。
望着唐慈七那黑瘦的脸颊,一个问题忽然在我脑海里冒了出来,我问他几天能吃一顿肉。
唐慈七抬起那呆滞的双目望了我一眼,又低下头去望着放在膝盖上的双手,沉闷了半天后才声音含糊地告诉我,一个月也吃不了几顿肉。
听他这样一说,我越发的想了解像他这样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的残疾人,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况。于是,我与他算起了一个月的生活帐,问他一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钱。
唐慈七告诉我,一个月的房租费是五十元,除掉房租费外也没有其他的什么开销,就是生活费了。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在一百块钱左右吧。
听他这样说,我在心里默默算了一帐:一个月至少得吃三十斤大米,按目前市场最低价一块四角一斤计算,单是大米钱就得四十二块,还有小菜、燃料费呢?除掉这些还剩多少?剩下的钱还能买几斤肉?不用多算下去就知道这是怎样的一种艰苦生活了!
像唐慈七这样的残疾人,我想应该是有什么残疾补助之类的东西的吧,于是,便问他一个月有多少残疾补助金。
见我这样问,唐慈七抬起头来用那双浑浊的眼睛望了我一眼,然后又埋了下去,半晌后告诉我,他连残疾证都没有办,至于有没有补助金,他也不晓得。
这时,办公室里的另一位同事告诉他,残疾证和残疾人补助金要在户口所在地去办。听了这话,唐慈七叹了一口气后说道:“要回趟老家,太远了,哪里有那么多钱去办哦?”
听他这样说,我问他为什么不委托家里的亲人去办呢?
唐慈七告诉我,他出来后就与家里失去了联系,这么多年了也不知道家里还有没有人。自己不识字,又记不清是哪个村哪个社的,信也不好写得。
聊了一阵天后,唐慈七要走了。在他临走时,我问他心中最期望的是什么。我以为他会期望得到什么补助、低保等等之类东西的,没想到他连想都没想就开口告诉我,他最想入农村“医保”了,并问我我们这个单位能不能办到“医保”。
见他这样问,办公室里的另一同事告诉他,“医保”在卫生局办,还是要在户口所在地才能办得到。听了这话后,唐慈七站起身来叹道:“要是能办个医保就好了,有个什么大病小痛的就不用那么担心了!”
遗憾的是,户籍,目前在我们国家还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许多惠民政策都被这道高墙拦在了另一边,使得像唐慈七这样的残疾人不得不游离在党的惠民政策之外。说句内心话,我真希望国家能出台一个政策,让像唐慈七这样人户分离的残疾人,无论身居何地,户口在哪里,都能够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的温暖。
唐慈七走了,拖着一麻袋的烂纸废报一瘸一拐艰难地往楼下走了。望着他那一颠一颠左右摇摆着的身影,我真诚祝福他心中的期望能早日变成现实,放下心中的顾虑,轻松地生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