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防剪影

三防剪影

图作不轨散文2025-08-14 10:47:31
从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乘汽车往西北行,翻过绵延起伏的群山,两个多小时后,便到达通往九万大山的咽喉重镇——三防。三防倚山傍江,是壮、苗、瑶、汉等各民族杂居之处。但见蜿蜒碧透的贝江,从万山丛中迤逦而来,一
从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乘汽车往西北行,翻过绵延起伏的群山,两个多小时后,便到达通往九万大山的咽喉重镇——三防。
三防倚山傍江,是壮、苗、瑶、汉等各民族杂居之处。但见蜿蜒碧透的贝江,从万山丛中迤逦而来,一座座结构精细、坚固结实的木楼沿江而立。江水漂碧,绿禾如茵;夹岸古树掩映,山坡松杉林立,一派葱郁苍翠之色,令人心旷神怡。
三防盛产木材、糯米及各种山货,其中最出名的要数香梗糯,粒大饱满,色泽油润,煮熟时异香扑鼻,温润可口,是老少皆喜的主食。
这里民情淳朴,豪爽好客,又因山高水寒,当地人好杯善饮,无论男女,都能喝上二两,加之本地酿出的糯米酒白如乳汁,香甜醇口,富于营养,滋补身体,实在是山村佳酿。
三防是五天一圩。圩日,穿着各色民族服装的男女老幼,肩挑手提,络绎不绝地从各个山冲里涌出来,携来各种山货特产,或交售国家,或市场贸易。姑娘们卖了山货,有的扯几尺花布,有的在商店选开司米;后生哥则盘算着,下次再挑多少张木折椅来,才能把五金店新到的山地自行车擒走……集市上繁忙极啦。然后,不约而同地在小店里斟酒点菜,有的则从自带的蕉叶包里取出糯米饭团午餐。那情景叫人想起柳宗元的“青若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圩人”的诗句,所不同的是他们一个个面有喜色,谈笑风生,或带着手表,或拿着半导体收音机,收入增加,手头宽裕,日子像新酿的糯米酒般又香又甜。
盛情难却,我们应邀到老韦家去作客。举著之前,老韦提议按照当地壮族的酒俗,先饮一轮换杯酒,他风趣地说:“酒是消毒杀菌的,我们又都无灾无病,就请尊重一下山村的风俗吧。”我们都欢快的笑了。主妇黄大姐立即为我们斟满了酒,然后在喜气洋溢的祝酒词中与我们次递换杯饮尽。一连三杯,黄大姐面不改色,可见山村妇女海量之一斑。
三防倚贝江枕群山,水清林茂,虫鱼丰富,村民们饲养鸭鹅者多,尤以麻鸭为最,它们成群结队地嬉戏于贝江之中。当地人称之为三防香鸭,肉嫩皮薄,味道鲜美。每年四、五月间,年初出壳的子鸭已长得体圆身胖,个大毛丰,可作席上佳肴了。据老韦讲,清末曾有一位客居福建为官的三防人要为其父祝寿,想起老家香鸭,忙遣人回三防提取,谁知上席时其味平常,大煞风景。第二年仍不死心,又差人治办,并叫人返回时带上三防之水、米足量,沿途饲喂,以免因鸭子吃了异地水、米肉质改变。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上席果然令亲朋大快朵颐,赞不绝口。于是有“三防水米三防鸭”之说。所传无从可考,但家禽肉质和饲料有关,当是合乎科学道理的。酒半酣,主人又将熟鸭胆浸入一碗酒中,霎时,胆汁漾开,一碗米双骤然变成莹绿如翠的美酒,老韦调匀后斟与我们饮服,味微辛而清凉,据说有活血、祛风、去热之效,山里人称之为苦胆酒。稍后,同行的老徐与主人赛酒,胜负莫分,老韦使出了山乡人的“杀手锏”—“酒冲”,即用可盛一两半的中杯,装了鸭肝、五香花生米等菜肴,然后注满酒,赛酒者需连菜带酒一口用尽,据说这样易醉。我们都不敢尝试,老徐硬着头皮试了一盏,皱眉皱脸,难以下咽,我们不禁哈哈大笑,劝他败下阵来。
短短的半个晚上,听了传说,尝了佳肴,又领略了山村酒俗,我们也心满意足,尽兴而归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