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西凤凰行
凤凰之美,亦如它的名字,让人过目不忘。 当长途车沿着重峦叠嶂的山岭,穿越延绵不断的山路,达到凤凰时,我轻轻地松了口气,这是一个藏之深山的古城,曾经多少次在我梦中回闪。 天正下着濛濛细雨,如丝线般飘洒,
凤凰之美,亦如它的名字,让人过目不忘。当长途车沿着重峦叠嶂的山岭,穿越延绵不断的山路,达到凤凰时,我轻轻地松了口气,这是一个藏之深山的古城,曾经多少次在我梦中回闪。
天正下着濛濛细雨,如丝线般飘洒,若有若无,远远望去,薄雾笼罩下的古城显得有些悠远、神秘。路上行人行色匆匆,偶尔还有挑担的村民,光着脚板,戴着草帽,神情平静而步履匆匆,色泽鲜艳,气味清新的蔬菜水果从眼前飘过,为这座古城增添了自然、生动、鲜活的气息。穿过笔直的两旁商业林立的新城,映入眼帘的是凝重的黑色翘檐的黑瓦斜屋顶,基本都是两层楼高的建筑,略有些高低交错,大多数是灰青色的墙面的房屋,更为古朴的还有一些是木质的房屋,一间间毗邻,木格子的窗棂,有些厚重的大门,门的两旁挂着黑底金字,用毛笔题写着的苍劲的牌匾,还有许多门前都挂着红灯笼,有的屋前还有一两棵斜枝旁逸的树,孤独却繁茂苍翠,甚至高高大大的树干和枝叶遮住了屋檐。一些用卵石铺成的小路,路面不宽,光滑却有些小小的凹凸不平,让我想起光着脚板的村民,就是这样的一双双厚实的双脚把青石板打磨得油光发亮,让每一颗石子都记载着古城沧桑岁月的痕迹。一条条青石板路象小城的血管,交织纵横,每条路都不太长,很容易就望到头,抬眼望去,小城整齐中见差异,在薄薄雾色的黄昏里更显得有些古雅,有些宁静,有些风情。八十年前,从这里能够走出去的人该是有着怎样的不凡的经历,这一片灵山秀水孕育了多少英雄豪杰,发生了多少神奇苍凉的故事。
山水相依,触目皆翠,细雨薄雾,古墙相绕,是凤凰给我的整体印象。而留在记忆深处的,是平缓而舒展,玉带一样的穿城而过的沱江。江水清浅、温润,宛如一块天然的美玉,丽质但不妖娆,风韵而不刻板,让人细细的止足留连。一只只竹筏泊在岸边,黑瘦而粗犷的船工,一身苗族服饰打扮的船娘,古老的水车永不疲倦的转动,迟缓、均匀、厚重。顺竹筏而下,平静江水宛如镜面,苍翠的群山,古老的城墙倒映水中,渔歌浆声,如梦似幻,这景象深深地泊在心灵的深处,成为梦中的风景。河岸的两边有一些很独特的建筑,依水而建,凸出一块有几平米大的小屋,每个小屋用几根独木支撑着,像一个个挂起来的笼子,这就是吊脚楼,在从文先生的笔下,那是年轻人的爱巢,未出阁的女孩在这里等待情人的歌声。清晨,一首首情歌隔着薄薄的江雾从对岸飘过来,翠翠一样情愫初开的女孩静静地听着,做着属于少女的梦,身在吊脚楼,心可能已经沉醉了,飘向河的对岸……。谁也无法知道,沱江上记载了多少这样年轻的身影,也有多少凄婉的爱情故事象绵绵不断的沱江水,宁静但让人回味悠长。因为爱,因为江边美丽的翠翠,因为质朴而勤劳的凤凰人,为这个古城增添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让这个古城始终年轻,始终吸引着我的目光。
沈从文的故居在城南,是一座比较精致的砖红色的南方四合院,布局小巧而错落有致。不到十平米的天井内,中间有一棵粗大的老榕树,那几乎是半面墙高的镂花木窗,窗下有几株芭蕉,把四合院点缀得既古色古香有充满生气。从院落的布局和屋内的陈设看,像一个比较典型的诗书人家。而沈从文的祖父和父亲却是军人,可在这个院落却找不到一点尚武的气息。这里是沈从文出生并成长的地方。从文先生那一身文雅的书卷气,清丽、婉约、诗情而浓重的民族风情的文字,以及最初的从军生涯,在他的故居似乎不难找到答案。离开沈从文的故居,我又来到他的墓前,半山上的墓碑是一块云菇状的天然五彩石,上面镌刻着他的“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离墓碑不远的树荫下,有黄永玉夫妇所立的五尺碑,上面镌刻着黄永玉刚健的手书:“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面对这里山水风貌、古镇风情,我深深体会着一个前二十年生活成长在这里,后来一直生活在对这里的印象和回忆里的文学家,那份至情至真的情感,那种已经化为血肉、化为灵魂、化为传世作品的故乡情结。
远离喧嚣,远离现代商业气息,突出的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格,似乎更增添了凤凰的古朴、悠远和宁静。在民俗一条街里,蜡染、手工艺品、银饰、甚至旧式织布车随处可见。城有一种叫姜糖的传统小吃,简单的原料,简单的做法,简易的包装,也无太特殊的口味,可门前写着“刘记姜糖”、“李记姜糖”的牌匾,一点也不让人怀疑这是代代相传的技艺。街上一个民间艺人的木刻画坊吸引了我的目光,墙壁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木刻作品,没有太多的现代抽象的东西,传说和民间故事是木刻的主要内容,线条稚拙而古朴,处处流淌着独特、生动、鲜活的气息。开画坊的主人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几年前从深圳来到凤凰,那一头的披肩发很张扬地显示着自己的个性。我问年轻人:“这些木刻的故事从那里来呢?很生动别致啊”。他说:“去采风啊。每年都要出去几个月,背上画笔,到各处的苗族村寨去采风写生,这里的民间故事、传说、民俗太丰富了,如果没有收集,那里有创作的灵感呢?”我问他:“喜欢这里吗?远离城市的现代与繁华,一直在这里似乎有点太冷清了”。“喜欢。”他一点也不迟疑,因为这里的钟灵毓秀、风土人情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他。如果这里再没有激发自己灵感的东西,可以重新背着画笔游走它乡。我被深深打动了,年轻人也许不知道,他的自由、洒脱、激情、不受羁绊的心灵让我浮想神往,已经成为记忆中凤凰的一道风景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一石,一玉,一珊瑚
下一篇:我和“韭花”有个约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