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琵琶千千遍

一曲琵琶千千遍

眼腰黄赤散文2025-07-14 07:24:02
提起音乐,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想起《琵琶语》、《琵琶吟》二首曲子,两首可以让我“一听倾心”的曲子。犹记得在高中当各种压力扑面而来时,我总会听上一曲,听“哀而不伤,柔而不腻”的曲子,如在炎炎夏日饮了一杯清茗

提起音乐,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想起《琵琶语》、《琵琶吟》二首曲子,两首可以让我“一听倾心”的曲子。
犹记得在高中当各种压力扑面而来时,我总会听上一曲,听“哀而不伤,柔而不腻”的曲子,如在炎炎夏日饮了一杯清茗般舒畅;还记得临近高考当别人奋战理综时,我却散下头发遮住耳机偷偷倾听,想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曼妙,一曲清音后,总会归于一种宁静。思绪开始飘远,远到朝露轻泫,远到夜灯寂然,于是各种烦恼压力便荡然无存,只留下在高中难以寻觅的空灵;永远记得《琵琶语》打动了另一个人,而后我们成为知己,共同扶持同舟共济,一起在寝室一起放,一起幻想,一起沉思,一起笑迎高考料峭之风。
真正可以让我听几百遍也不会厌烦的曲子恐怕也只有这两首了,正如我们约定十年后的那一天在那个地点再次相逢,仍会有相见恨晚之感。十年,为什么是十年?我们都说不清,十年后,不管人在何方都要放下一切回到那里。相信:多年后,繁华褪尽,再次回首,那幅二人共赏琵琶曲的画面仍会鲜活跳动,一如初见时的那种轻盈。古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今有琵琶一曲得知己,虽有点牵强,但我坚信:曲子和人心是互通的。
相别多日,草青草黄,花开花落,万物都以不同的形态迎接四季变换,而你我的友谊却如一面镜子,无论何时何地打一个照面依然清晰可见。大学,校园大了,人却小了。穿行于人头攒动的校园,恐怕也只有路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才能记起我的足迹,才能与我一同听琵琶曲了。喜欢去“怡情园”(学校的“绿化实践基地”,我暂时为它取的名字),那里环境清幽,少有人来往,独自穿梭于青翠欲滴的树下,抚摸一瓣花朵一片绿叶,再听一曲琵琶,对我来说这是大学中最轻松愉快的时候了。从夏季到秋冬再到春季我几乎看遍了每棵树的变化,每朵花的开落,记不清走过多少次青灰色石板,听话多少遍琵琶曲。某天心血来潮想为它填上词,以便唱出来,于是拿出纸笔戴上耳机,听一句写一句,停一段改一段,不知过了多久,再望远处已是黄昏,还好已写好了:
听一曲琵琶/吟离人远在天涯/多少忧和思/多少念和怨/随春发
叹一句别离/和眼泪悄悄咽下/想当年细雨/念当时繁华/到如今……一声一句尽是无边叹息/可相望/却是两眼茫茫/又是一程山水/一桥流水/千万家/喜有锦书两传/此情寄云霞
忆往昔柳芽/执手踏青春如画/只是颜不改/只是声不发/树荫下
听莺啼燕语/看浅水缓缓流去/沾几许燕泥/拈一缕思绪/正如那……一枝一叶都是深深缱绻/无意间/幻作逝水流年/只留一处记忆/两处闲愁/隔年花/纵然两心依旧/却留一牵挂
(钢琴伴奏)
声声续续弹/引清风吹落幽怨
再看碧云天/再听水潺潺/都作细语轻声飘荡你身边
再望水云间/再想你的脸/便已一笔一划写在我心间
我不懂音乐,更不知填词的讲究,只是凭着感觉写了下去。后来在网上搜了大家比较认同的歌词,比较了一下断句和字数却也相同,我不禁一惊一喜:是因为千百次的接触后它懂得了我,还是我懂得了它,抑或是我们已相知相识?
梅花开了,一树红烟,装饰她的不是雪而是潇潇细雨。低头时才发现梅已经落了些许,忍踏落花来复去,走走停停后,想折下一枝放在书桌上让它免受冷雨敲打,却又犹豫了:把它折断放进温室到底是爱还是伤害?我分不清了,还是让它接受大自然的洗礼吧,于是便拿出手机把它拍了下来。待到离开时发现身旁多了一个人,也撑着伞在拍梅花,不曾想在这寒雨朦胧的园中还有一个惜花人,我停顿了一下便离开了,到底不是远方的知己,因此怎么也不会相视而笑。我戴上耳机按下单曲循环,只听到那凄婉的琵琶声,听不到雨落在梅上的声音了。拾级而上,来到最高处放眼望去一片青黄中透着梅红,毕竟是江南,冬季仍会保持着一种清秀,没有枯黄的叶子,光秃的枝干。展眼已到了月雅湖畔,细雨飘入湖中,荡起薄薄的烟雾,让人真正感受到什么是烟雨蒙蒙。那种朦胧之美和宋词总会连在一起,“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望着静静的湖面,思绪又飞了很远很远,忘记了那时风还很冷……正发呆,却与那个人不期而遇,被轻问一句:“你也是来赏梅的吧?”
“嗯!”至于又说了什么,不记得了,只记得寒风袭来彻骨的寒,还有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江南尚且如此寒冷,家乡呢?是否耐得住寒欺?
时光太瘦,指缝太,禁不起这样抛洒,应当自我鼓励,学会独立。今日再听一曲,明日依旧笑逐颜开,何况冬天不久将去而春天很快也会到来,想象着琵琶声响在春天里该是怎样的一种缠绵。我的生活有了它的陪伴变得有点伤感,这种伤感只会让我平静地过着每一天,悄悄地发现别人的微笑和花草的盛衰。
展眼几度流年,园中樱花开遍,踏上这段熟悉的路,听着熟悉的曲子游走在熟悉的园中。梅树下是已是一片青翠,找不到一点红意,抬眼四望,一片粉红,必定是樱花了,而我却习惯性称它桃花,桃花在古诗词中才是最美的。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另其它花都失了颜色,那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更是让人浮想联翩,千百年前它笑的是春风还是崔护?千百年后我愿与它相对而笑,它却匆匆追随东风而去。
仅仅是一个习惯,因此不需要刻意记着要做什么,就如我每次去园中时都会听琵琶曲,每次听琵琶曲都会想起你,从不必准备什么,而悠扬的曲子已在耳边响起。想梅开时,梅落时,樱花开时,仿佛都在昨天,而今天樱花也落了。为它送别,想起那句歌词:等到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西湖瘦。又想到《葬花吟》里的“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并不觉得有多悲切,相反却是一种美,这种美不会让人颓废,而会让人在四季变换中在充斥着物质欲的生活中寻得一种宁静祥和。
生活并不是因为竞争才有活力,生命并不是因为物质才鲜活。那些为物质而奔波的人,不要忽略了身边的美景,放慢一下脚步,平缓一下心跳,踏上一块青石板,走过一桥流水,欣赏一处风景,聆听一首音乐,细品一杯香茗,轻执一支毛笔,书写一段生活,你会发现:音乐、风景、生活是很好的搭配。
远方的友人是否也在赏景,在听琵琶曲,在回忆我们的高中,或者在回想千里之外的友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