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

风声

忧结散文2025-12-13 15:24:53
我一直喜欢戴着耳机听流淌如泉水的音乐写些琐碎的文字,而此刻不必。窗外是呼啸的风声。深秋的脚步日渐的急促,想若再刮几日的风,再下几日的冷雨,树木的叶子就零落的所剩无几了,而空气的寒凉日益的逼近,衣服只得
我一直喜欢戴着耳机听流淌如泉水的音乐写些琐碎的文字,而此刻不必。窗外是呼啸的风声。深秋的脚步日渐的急促,想若再刮几日的风,再下几日的冷雨,树木的叶子就零落的所剩无几了,而空气的寒凉日益的逼近,衣服只得日渐的增多、增多,厚的绒衣、毛衣、棉衣------一件件的陆续的就都支拔上了。今日是周末,国庆的串休今日属于补课。上班也就不很紧张,闲散起来,泡了白茶,一大杯,热热的,清澈的。伴着安妮的文字,清脆、寒冷、犀利,又如同沉静的湖水,忽然就迎头赶上了一场急雨,噼啪劈啪,文字敲打你的心。
结束了国庆在北京的七天假期。窝进火车舒适的座椅上,手捧陈染的《无处告别》,在黛小姐落寞的目光中,我又回到了这个稻谷飘香的小城。走下D车,我在心里不住的嚷,我回来了。这是我喜欢的地方。这里闲适、阳光明媚、空气馨香、民风淳朴。有相顾善意的温暖。身后的北京,大气,古朴,能让人尽享东方文化的饕餮盛宴,也有地铁里的嘈杂、冷漠、拥挤和暗无天日。特别是在几条地铁线路中辗转穿行,在人流之中踏着急促而疲惫的脚步,怀揣着一个终会钻出地面、呼吸顺畅空气的信念,忍耐住地铁里拥挤、污浊、难挨的时光。然而,只要走到地面上,呈现给你的一定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北京。也许,对北京的追寻,就是人生在痛与快乐中的交替前行。在富有东方韵味的都市里享受着那份现代与厚重,让心灵感知文明中华血脉里的博大和精深。这些又是只有北京才能够有的。鼓楼东大街南锣古巷,一个躲在胡同深处绽放着幽香的荷,在夜色里,巷弄深深,游人如织,在老门口开的若干家杂货小店,女儿如锦的刺绣衣裳,让我挪不动脚。试来比去,终在万花从里摘来属于自己的那一朵,一件老绿和藕色相间的薄棉旗袍,喜欢镶嵌在领口下的那块翠,虽不是真的玉,但意境到了已足了。小巷里,还有些酒吧散落各处,隔着玻璃,看那青年怀抱吉他,唱着忧郁而多情的歌,三五老外聚在吧台上饮酒,似乎有聊不完的话,消遣不到尽头的夜。夜色灯影下,在一家小店的玻璃橱窗外,一花季女子头带红色毛线帽,上穿黑色皮夹克,下穿一条超短方格群,时尚而落寞的坐在灯影下,是等待她的爱情吗?而在橱窗的另一端,一位心宽体胖穿着对襟夹袄的光头老爷子,拄着拐杖坐在那打盹,这一老一小,分明就是时尚和古老安然共处,看起来颇为自在,富有情趣。
我一向喜欢老街坊里的参天古树,喜欢在老胡同里走走。记得去年,也是十月初的天气,陪母亲在同仁医院看眼睛。得闲的时候,就骑着自行车在老街里穿行,前门的大栅栏是首选。住得久了些,路也就摸的熟些。就不必沿着大路走,就在小路里走,一路看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柴米油盐酱醋茶,人间的况味与艰辛各处一样。
风声,窗外的风声从窗户的缝隙里呼啸迩来,又呼啸而去。季节转换、生命转换、事事转换。今日在的,十年八年可能还在,可再过个十年八年,甚至一年两年的就不复存在了。有些人刻意拉住记忆,不忍失去。有些人刻意遗忘,怕再提起。
外面,一只花色小猫不知刚从何方出来,又要到何处去,只见它脚步悠闲,神态从容。没有过多的期许,也可能是幸福的常态。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