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时光的古镇
“八千河荡汇巨浸”,“鹅湖东西广五里、南北长十里。”国学大师钱穆在《八十忆双亲》中对无锡荡口古镇的描绘,勾起我无限暇想和向往。润着仲春午后的阳光,谢绝友人的陪同,驱车来到小镇,独饮这一街的古风古韵。凭
“八千河荡汇巨浸”,“鹅湖东西广五里、南北长十里。”国学大师钱穆在《八十忆双亲》中对无锡荡口古镇的描绘,勾起我无限暇想和向往。润着仲春午后的阳光,谢绝友人的陪同,驱车来到小镇,独饮这一街的古风古韵。
凭心而言,荡口实在是一座极为普通不过的古镇。一条沿北仓河河岸而筑的弯弯的小街。甚至把它称为街都把称谓搞大了。因为,它那一抬腿就过街的宽度,完全只是一条小巷。来到这里,就完全理解了戴望舒吟咏过的窄窄的《雨巷》了。当你随便走进江南任一处街堂里弄,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绝不比这里逊色。然而,荡口古镇的魅力,不在于她的自然风光,而在于她独特的文化背景。透过历史的风烟,古镇昔日的美丽与辉煌历历在目:一条条幽深绵长的青砖小巷记录了千百年历史的沧桑,街面上那泛着清幽幽光亮的石板路聚叠着一段段文化的“汗青”。
走进古镇,大片的明清古典建筑,青堂瓦舍,河网交织,还有那若隐若现的古桥,迎风拂水的绿柳,枕河人家的江南水乡风貌跃然眼前,水乡特有的风情扑面而来。穿街走巷,就等于走进了淳朴,走进了悠闲,走进了无猜——整个人从内到外是一次彻底的放松。
小镇人家大多沿河临水而居,小河边石头砌成的堤岸左拐左拐,每过一小段就有台阶向下延伸到河水边,洗衣、洗菜,随意而为。河道边有很多小小的巷子,极窄,走进去就是一个天井,内家人合住。周围的居民很宽容,慢悠悠地抹桌洗衣,丝毫不理会一个个欣喜异常的游客,孩子们也天真烂漫,在游人间穿梭嬉戏。屋檐下的门板上横着一只大肥猫,只管眯着碧眼,任好奇的游人凑近了给它照相,而没有任何逃避的意思,反倒让游人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在沿街的老茶馆里沏一壶古镇的阿婆茶,临窗而坐,河水带着湿润的消气掠过两颊。茶馆内散坐着喝茶聊天、下棋的悠闲人们,显得别样安详。一位吸着水烟袋的华姓老人略显骄傲地对游人说,荡口以华姓人为多,这里一直是他们家族几百年来的世外桃源。
相传南宋初年,在现今荡口杨安桥一带,聚居着以渔、农为主的丁氏家族,这是荡口集镇的最早雏形,故荡口镇原名为“丁村”。至元朝末年,富绅华征固、华溪碧父子定居荡口,在镇上营造铁木作坊,开设饭铺、茶楼,交易农副产品等。明嘉靖年间,华氏后裔华察官居翰林院大学土,荡口华氏也因此门庭显赫,陆续在镇上火兴土木,盖建“牌楼墙门”、“御赐墙门”等高宅深院。加之据传“丁氏”家族为“二十四孝”中丁兰后裔,深得朝廷器重,故荡口镇—时盛况空前,街市繁华,商贾云集,素有“小苏州、银荡口”之誉。
聆听着老人娓娓的吴俚方言,望着蜿蜒的淡淡的春水,小桥流水之间,偶尔有小舟划过,仿佛隔空传来旧时繁忙的咿呀橹声桨音,恍若从现代一下子掉进了遥远的古代,时间在这里仿佛“滞足”,给人一种“不在画中已入画”的意境。遥想当年,驾一叶乌蓬帆船从太湖进望虞河入鹅湖,饱览一路水光波影、两岸麦黄稻绿,再沿着镇中清流小港蜿蜒摇进荡口,眼睛突然一亮。只见一街错落有致的房屋皆青砖黑瓦、耸檐翘角,雕花门窗,充分体现着明清建筑的独特风格。那沿港而筑开门买卖的店铺虽是短墙响板,店不大但货物齐全,除了稻米、棉花、湖鲜等土货,还有布匹、农具、器具等手工业产品。远道的客商,本地的乡民,长衣短打混杂地在街中青石板路上穿梭而行,从店堂中进出。祠堂里香火缭绕,坊间纺织“机声相杂”,义学里孩童读书声稚嫩清脆。港边女人们在洗衣淘米,和停泊的船上水手们说笑;港中缓缓摇过的欸乃桨声伴着船娘款款的吴歌在水面荡漾……这样一幅江南风俗画,一支水乡悠情曲,如何不让人为之沉醉?
历代古镇名人铺就了古镇厚重的历史。据说,明清两代打荡口出的进士就达37人,而在近现代史上,荡口更是人才荟萃。华蘅芳、华世芳弟故居、江南第—义庄、华氏始迁祖祠楠木厅、三公祠等建筑古朴厚重;更有植福寺戏楼、果育鸿模小学,蔡鸿声、钱穆故居,中山中学思泉亭……徜徉在这千百年历史文化积淀里,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在过去,像荡口这样充满灵性的水乡小镇,往往成为官宦退隐、学士的首选之地。华贞固是荡口大族华氏始迁祖,也是创业者和开拓者,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鸿儒,传承了其父华幼武“以诗为教”的家教传统,“勤修祖业读父书”,他的《虑得集》,是融古吴文化、儒家和道家学说编撰的美德嘉言。在他的垂范下,明清两代,荡口共培养出举人以上50多名,其中进士25名,榜眼一名,五品以上官员130多人;《黄杨集》、《虑得集》等九部诗集被选入《四库全书》,列入史志记载的能诗善画者不胜枚举。
富甲一方的古镇荡口,人文繁盛更是历代不衰。以华氏一族子弟而言,有皓首穷经的痴迷者,也有史海遨游的勇毅者,更有在诗文翰墨中徜徉忘返的风雅之士。细数下,铜活字印刷家华燧、华坚叔侄;明代大收藏家“江东巨眼”真赏斋主华夏;赐一品服出使朝鲜翰林院大学士华察及仲谆、叔阳父子;明末舍生取义,留发不留头的华允诚;布衣少卿王会汾;中国第一艘机械动力船发明人、中国近代科学先行者、数学家华蘅芳以及华世芳兄弟;刺绣艺术家华璂、华玙姊妹;实业家华鸿模、华绎之祖孙;多才多艺的琵琶艺术家华秋苹;《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著名音乐家王莘;漫画大师华君武;国学大师钱穆及杰出科学家钱伟长叔侄等。祖孙五代考中四名进士,一所学校走出了五位院士,一家父子出了五位高工,一门多人战斗在隐蔽战线,这些史实,令人震撼不已,其精神永存,烛照后人。而从《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到《刺绣术》、《琵琶谱》等著作,一觞一咏间,凸显古镇风采足风流。
时间悄悄流逝,漫步在廊街上,看着一栋栋老宅、庭院,直面那些见证了沧海桑田的重脊飞檐、黛瓦蠡窗,回忆如沙漏,一点点流入心田,那些渐行渐远的黑白回忆,也在雕花的窗棂长年射不到阳光的阴凉里,慢慢归复平静,却也慢慢鲜明芬芳;那些数百年来铺在街上的青石板,经过无数行人脚底的打磨,早已变得光滑,也在斜阳照耀下熠熠生辉,发出一种类似古玩玉石般的淡淡光晕。尽管昨日的桃红已无法再与古镇这张布满皱纹的脸相映生辉,但古镇的韵、古镇的魂还在。荡口,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女子,内敛而从容。
夕阳西下,游客散去了,傍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