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泪洒夷园
早就听说初唐诗人刘希夷墓冢在风穴寺附近,却一直没有去叩访。这几日天刚下过几场大雨,气温凉爽,决定前往拜谒希夷公。乘长途汽车到汝州古城,转7路公交车,沿着弯弯曲曲的水泥路,向城东北进发。约行八公里,路旁
早就听说初唐诗人刘希夷墓冢在风穴寺附近,却一直没有去叩访。这几日天刚下过几场大雨,气温凉爽,决定前往拜谒希夷公。乘长途汽车到汝州古城,转7路公交车,沿着弯弯曲曲的水泥路,向城东北进发。约行八公里,路旁见一个古朴典雅的青灰色小院落,看上去很古,这就是希夷公的栖身冥府“夷园”。
夷园是1985年当地政府出资重修的,它坐落在龙山脚下。门前蜿蜒着从千年古刹风穴寺流出的清泉,小溪两岸苍松翠柏,垂柳依依,长满了茂密的水草,盛开着不知名的野花。左崖上是风穴寺高僧舍利存放之所——下塔林,塔林错落有致,与夷园隔溪遥遥相望。
1300多年过去了,希夷公长眠于此,听风穴钟鸣,看溪水涨落,观云卷云舒,感世态百变……
夷园大门内圆外方,高大宏伟。大门外有两块小石碑,一通是大清光绪年间开封人冯承志父子撰文所立;一通是半块残碑,。这两块石碑是墓园的标志。
沿青石栏杆围成的梯形台阶而上,进入大门,眼前豁然开朗,数十亩平整的开阔地,育满了小杨树,并不见希夷公墓冢,但见龙山巍巍。
左转是夷园主殿,是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朱色阁楼,蔚为壮观。仰檐高角,椽头梁栋的木雕装饰,凤头龙尾,人物花鸟,体态多姿,形象逼真,造形精美,雕工精华,令人惊叹不已。
绕过主殿门前,往前走地势缓缓变陡。山根处隆起一座土丘,土丘被一圈圈青石整齐地护砌着。蓊郁的翠柏、交织的青藤、茂盛的青草几乎把土丘遮盖严实。青草中杂花放香,树丛里鸣蝉歌唱,这便是希夷公的坟茔。坟茔前一条小溪,流淌呜咽,丛林杂草中一条小径,若隐若现。跨小溪,攀青藤,拉树木,躬身走向希夷公墓冢,“唐诗人刘希夷先生墓”的石碑映入眼帘。
对着希夷公墓冢,你便感觉到那位俊美、聪慧的风流才子,仿佛揽衣推枕,飘然而出。酷爱山水的诗人,仿佛正指着巍巍青山吟《归山》诗:“归去嵩山道,烟花覆青草。草绿山无尘,山青杨柳春。日暮松声合,空歌思杀人。”生性倜傥的诗人,仿佛正自在惬意地卧看青山秋月:“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爱酒如命的诗人,仿佛正举杯自饮,高歌吟唱:“酒熟人须饮,春还鬓已秋。愿逢千日醉,得缓百年优。旧里多青草,新知尽白头。风前灯易灭,川山月难留。”善弹琵琶的诗人,仿佛正翩翩起舞弹奏着:“日暮秋风起,关山断别情。泪随黄叶下,愁向绿樽生......”
对着希夷公的墓冢,我的眼泪不知何时挂满了腮前。放晴的天空,又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
离开坟茔到大门右侧碑廊,28块石碑分别刻着《全唐诗》中所选的刘希夷的28篇诗作。刻着他代表作《代悲白头翁》的石碑,字迹俊秀流畅,字体熠熠生辉: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这首诗用明快轻捷的七言歌行体来处理人世沧桑之感,文笔流畅华丽,音节铿锵,使全诗避免了沉重颓丧之感,而呈现为美丽动人的青春惆怅。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句,是千年久传不衰的名句,道尽了韶华易逝、青春不长,而万物生生不息、衰而又新的人生沧桑。“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
据说刘希夷写这首诗时,先写下“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一联,吟后觉似谶语,想换两句,又想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千古传诵的名句,仍觉似谶语,但实在不忍割舍,就都留了下来。不幸的是,不久,刘希夷果然被害。
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只在世间停留了短暂的二十八个春秋,便含恨离开了人世,令人十分叹惋。诗人为何如此短命,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是刘希夷在洛阳舅父宋之问家栖身时,常和当地名士贾曾、殷遥等吟诗酬唱,切磋诗艺。宋之问和贾曾也是好朋友,贾曾在自己《有所思》的诗中曾袭用《代悲白头翁》中名句,为刘所不满,于是舅甥之间更不相容。唐高宗仪风三年,即公元678年,刘希夷从洛阳回汝州,在庙下被其二舅宋之逊邀往一卢姓家饮酒,大醉后被宋之问派人用土囊害死。元人辛文房所撰《唐才子传》说,刘希夷的舅舅宋之问酷爱“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请求让赠,希夷不允,宋恼怒异常,派人用土囊把刘压死在一个静僻的屋子里。《旧唐书?知乔传》说刘希夷“志行不修”,也就是说不满当时封建统治,“为奸人所杀”。“奸人”,当指宋之问。另据《唐才子传》记载:宋之问为《代悲白头翁》一诗进谗言于武则天,说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等句,是含蓄讥刺武则天篡权,诗人因此被害。
众人俱把脏水泼向宋之问,也是有原因的。宋之问才华横溢,对新体诗贡献甚大,但他人品不高,历来为人所讥笑。为做官,宋之问攀权附贵,常为人捉刀。据说他为了表示忠心,竟为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奉溺器”;还想入宫当武则天的“妃子”,后查出他有口臭,才未被入宫;宋之问曾被发配南方,后潜逃回洛阳住在朋友家,无意听到朋友和人密谋策划杀死武三思以安王室,于是他就向武三思告发,致使朋友全家被捉拿“正法”。事后,宋之问不但没有被追究潜逃回来的罪责,而且被提擢升为鸿胪主薄。如此人品,干杀甥夺诗的勾当,想想也非他莫属。
从刘宋二人的诗风来说,也能看出来刘宋二人的不同。宋是近体诗的开创者之一,讲究格律、对偶、用典,风格浓丽严整,长于五言;而刘最擅长七言歌行,继承汉魏古诗传统,很少用对句,不大用典,用韵自由不羁,随心所欲。宋《有所思》,诗中唯“洛阳女儿”变为“幽闺女儿”,其余和《代悲白头翁》一字不差,这中间猫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