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娃
师大毕业了,我原本是希望能够留在省城中学的,结果由于种种原因希望落空,我被分配到了偏远山区的一所初级中学。当时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先去报到。但很难想象我会在这儿呆多久,因为我感觉从小就在这山旮旯里生长的
师大毕业了,我原本是希望能够留在省城中学的,结果由于种种原因希望落空,我被分配到了偏远山区的一所初级中学。当时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先去报到。但很难想象我会在这儿呆多久,因为我感觉从小就在这山旮旯里生长的山里娃,是很难培养成才的。没料想,一次报告会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在我报到的第二天,学校组织了一次报告会。使我意想不到的是,报告会的主讲人竟是大名鼎鼎的高峰。谁都知道,高峰是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多部作品曾荣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我非常喜欢读他的著作,我是他的“粉丝”。更使我意想不到的是,一向让我崇拜的高峰竟是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山里娃。据讲,这次他是从京城专程为已经退休的本校教师李老80诞辰祝寿来的。今天能够有这样一次与他近距离的接触,对我来说实在是一次难得的机缘。
这是一次不寻常的报告会。坐在讲台上的高峰先生衣着朴素,面容清癯,一副布衣寒士的样子,讲话缓声细语,平易亲切,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文学大家的气派。在他右首坐的是他的恩师李老,此时的李老,童颜鹤发,精神矍铄,不时地在中间插话。高峰的演讲没有任何的宏谈阔论,也只字不提自己的辉煌,只是兴致勃勃地报料自己当时在学校时的童年趣事,引得在场的1200多名师生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他在演讲中向大家出示了一本书——原苏联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编撰的纪传体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他的演讲是围绕这本书展开的。那是在1955年,这所学校还是高级小学,高峰正在读五年级,《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是当时在学校比较流行的课外书之一,高峰自然是希望也能读到这本书,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定价人民币13元的书无论如何是买不起的。李老当时是他们的语文教师,无意中了解到高峰的想法,便把自己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送给了他。高峰如获至宝,反复阅读,他从卓娅和舒拉身上找到了自己学习的榜样,获得了刻苦学习的力量。事后,他写了一篇《读后感》交给了李老师,李老师做了认真批阅,把它作为范文在课堂上宣读,并帮他修改推荐登上了《中国少年报》,这又给高峰以莫大的鼓舞,使他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老插话说,那篇《读后感》,说实在的,当时还不能说是最优秀的,结构欠合理不说,还有好几处错别字呢,可是在文章中他对卓娅和舒拉身上那种崇高精神的理解和他发奋向英雄学习的执着态度,让我感动了,仅这一点就应当给予热情的鼓励。高峰十分动情地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是我生来读到的第一部课外书,《读后感》也是我生来创作的第一篇作品,是李老引导我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后来,高峰升入中学、又升入北大文学系,直至再后来成为专业作家,他一直把《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带在身边,持之不懈地阅读,达到了背诵如流的地步。
三个小时的报告会很快就结束了,可我的思索却没有结束,“兴趣”、“引导”、“第一步”这些字眼不时在脑海里翻腾。翻腾的结果,让我看到了山里娃身上所蕴藏的那种特有的力量,让我想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引导自己的学生正确地迈出第一步。
五年过去了,我没有离开这所学校,今后也不打算离开这所学校。虽然我的学生还看不出有多大的作为,但看到他们在离开学校前能够正确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我的心里感到无限的欣慰和满足。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老师送你千纸鹤
下一篇:不娇气的女儿令我很欣慰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