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围堤会战
1972年春,传来了在杭州湾海边要建设一个大型的工厂,听到这一消息后,我们开心了一阵子,让我们这些插队的知识青年看到了一丝曙光,在身边建设那么大的一个企业,总有上调的机会。转眼到了1972年底,国务院
1972年春,传来了在杭州湾海边要建设一个大型的工厂,听到这一消息后,我们开心了一阵子,让我们这些插队的知识青年看到了一丝曙光,在身边建设那么大的一个企业,总有上调的机会。转眼到了1972年底,国务院批准了在上海的杭州湾建设石油化工总厂,不过不能占用农村土地,建厂用地只能在杭州湾围堤造地。三秋大忙刚刚结束,队里得到了要组织部分青壮年参加围堤会战,我们两个知青都得去。到了工地后听说,围堤从金山卫的戚家墩一直向西到浙江省平湖县白沙湾,约长9公里,120万土方,造地700多公顷,作为建厂用地。那时的金山卫海滩,除了潮来一片汪洋,潮退满地泥浆,还是天然的盐场,沿海人世代以晒盐为生,我们刚来时,还看到晒盐的场子、盐板等。围堤工程分两步走,先是在外面筑道小围堤,拦截海水,第二步筑大堤。当时大约5万多民工,散居于附近生产队的农民家舍中,每家农户的厅堂、小屋、甚至厨房间的地上都打满地铺,居住着围堤民工。我们是借住在山阳海光大队的一户盐民家里,到工地要走40多分钟。冬天,白天的时光特别短,我们每天早上5点钟就出发,东方还未发白,黑魆魆一片,连路也看不清楚,大家都没有手表,到了天黑了才收工,真是顶着星星出,踏着月光归,晴天到还好,要是遇到雨天,泥泞的道路实在难走。我们队安排了2个炊事员,中饭由他们烧好后挑着送来,在工地上选个避风的地方,大家围在一起吃。茫茫海边,呼呼海风,寒冷的气候,就是热乎乎的饭菜,挑了40多分钟的路,到工地时饭菜早已冷了,虽然他们还带来了两三个热水瓶,可是二十来个人如饿狼一般,一哄而上,动作慢一点的人根本轮不到。我们女孩停工后还要争着上厕所。所谓的厕所,其实是用几根竹子搭的,遮上几片草包、篷布,下面挖个坑,是最原始,最简易的茅厕。我们总是最后来到来,等我们来时已经没水没汤,只留下一份冷冰冰的饭菜。
上世纪七十年代,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是按人头计划,为了保证工地民工的副食品供应,供销社在工地搭起一个个帐篷,里面设供应点,所谓的民工生活区,在这里能买到一些紧俏商品,并保证每个民工每天有肉吃。那时还没有电视,基本没有娱乐活动,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到了晚上都已经筋疲力尽,简单的洗漱后,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小房子的地铺上,也没有精力聊天,一会儿进入梦乡,因为等待的是第二天的繁重劳动。在海滩上围堤,海沙虽然不泥泞,但是很容易陷入,不论晴天还是雨天,大家都穿着胶鞋,而且都要半高筒的,一步一陷,那些旧的胶鞋没几天就坏了,所以在工地供应点里,那些平时很难买到的防滑雨鞋也有,不过也是计划供应,每个生产队能发到几张票子,需要的人可以买,记得那时我拿了票也买了一双,把它当成宝贝一样,舍不得穿,还是每天穿了那双补了又补的旧雨鞋,到1978年我离开农村时,那双雨鞋还蛮新,临走时送给了隔壁邻居。
围堤要泥土,海沙没有韧劲,要到很远的地方取土,没有机械,全靠人工挑,完全是人海战役。当时中国什么都紧缺,最不缺的就是农村劳动力,只要政府一下指令,数千数万农民工整装待发,而且各个生产队都是无偿奉献,在水利工地、围堤工地、铁路工地都留下了农民工的身影和足迹。记得那年农历11月27日,是晚潮,全天候没有潮水,所以小围堤必须抢在潮水到来之前合拢。那天,老天爷好像专门考验我们,从早上开始就一直沥沥淅淅下着雨,穿着的雨衣在呼啸的海风中根本没用,外面的衣服全都淋湿了,脚下是泥浆烂泥,到了下午还夹带着雪花。农历11月底,已经进入了数九严寒,茫茫海滩,寒风刺骨,原本淋湿的衣服都结了冰,硬邦邦的,可是在战天斗地的口号鼓舞下,没有人泄气,没有人退却,一直奋战到晚上9点左右,我们队负责的段终于合拢,大家绷紧的弦总算松懈下来。正当大家准备撤下工地回去时,指挥部传来了金山卫地段出现决堤,要求各单位派出人员支援,考虑到人去多了也把不上手,我队的男民工都去了,女的没有去。
小围堤竣工只是拦截海水,修筑大围堤才是主题,这才是上海石化总厂一期工程的区域。当大围堤修筑好后,小围堤的使命也完成,与小围堤相比,大围堤规模更大,质量要求更高。根据规划,大围堤必须在春节前完工,各队都向工地增派民工,我们队里不管男的还是女的,所有青壮年都上了围堤工地。工地上到处挂起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大红横幅,站在堤上向东西望去,只看见一条舞动的人海巨龙,真正人山人海,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蔚为壮观。记得工地上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中型拖拉机,卸去了后面的犁,在沙滩上开来开去,帮助运送一些东西,民工们只要看见是空车,不管熟悉不熟悉,认得不认得,爬上去乘一段路也好,驾驶员看到是民工也很热情乐意地带你。在春节前夕,大围堤工程按时竣工,我随队里大部分民工回家,少数几个留守工地做扫尾工作。后来,上海石化总厂建成,我们这些当年为围堤会战流汗出力的知青最终还是没有机会进厂,遥望海边拔地而起的大型企业,知青们感慨地说,我们付出了汗水,却没有得到回报。
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如今的石化城已今非昔比,很难找到当年围堤的踪影,只是大围堤依旧在,就是现在的大堤路。而大堤路外面经过了几期围堤建设,早已建成了新的区域。不过后来围堤都是机械化操作,大规模的人海战役早已成了过去,但是当年数万农民工围堤会战的辉煌篇章载入了上海石化总厂的史册。
1998年5月,金山与石化联合建政,成立了金山区,如今新建成的金山城市沙滩,成了杭州湾边上的一大景观,吸引无数的游人来此游玩、观光与休闲,又有谁能感悟当年数万农民工结集于此洒下的滴滴汗水?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sf最新发布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大浪淘沙沙淘金
下一篇:那一场风花雪夜的往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