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萍其人

郭海萍其人

陵弊散文2025-05-16 19:50:43
《蜗居》的热播,再次引爆房价这个话题,使得和国人命运紧紧相连居高不下的房价再次成为焦点,让我们的神经又疼又痒,并像湿气患处越挠越痒;情人小三也从幕后走向前台,接受一干人的审视,见证天真女孩蜕变后的风光
《蜗居》的热播,再次引爆房价这个话题,使得和国人命运紧紧相连居高不下的房价再次成为焦点,让我们的神经又疼又痒,并像湿气患处越挠越痒;情人小三也从幕后走向前台,接受一干人的审视,见证天真女孩蜕变后的风光无限,也见证她们的飞蛾扑火。而李念出演的海藻,扮相单纯可爱又楚楚可怜,让人心生我见尤怜之感,忘记了是非,大有以真爱为小三正名的趋势;而张嘉仪出演的宋思明,顶着成功男人的光环,集权钱一身,又有女人们渴望的多情与浪漫,更是诱人直呼:好想当小三!在这风声水起的故事背后,被万人唾弃的是郭海萍。
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宋思明不能幸免,郭家姐妹同样不能幸免。从小城镇考进大都市的郭海萍,毕业后留在大都市成为一名都市白领,并坚持妹妹海藻也到这个城市发展。在海藻到来的夜晚,面对她兴奋的四处张望的眼睛,海萍和苏淳关于明珠塔的一句句提问就像一个孩子的炫耀:“你有花头绳吗?”“你有小皮球吗?”于是花头绳和小皮球的诱惑就成为我们的向往,为之努力的方向。当一个城市充满人生发展方向的诱惑,大家理所当然的就是选择成为其中的一员。
然而,现实渐渐的也告诉我们:明珠塔是好,可是一年你又能见到几次;大城市的音乐会是有,可是毕业打拼那么多年,一次也没听过,而都市的诱惑又不仅仅是海萍选择留下来并把海藻引进来那么简单。要想在一个城市扎根,就必须有自己的家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做为白领精英骨干,郭海萍象许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想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为之奉献了青春的大都市的一分子,为了能把女儿接到自己身边,房子问题就迫在眼前。海萍从二手房一直看到新楼盘,从房价持续攀升进入高位后购房者仍是哄抢不止,一心想在市区扎根的海萍最终还是选择了市区外围的一处楼盘。呵呵,这也是漂在大都市的白领精英们的一种失落吧,他们为之奉献的都市的光鲜只可远观,却有无形的东西把他们挡住,就像灯火外的玻璃罩,总是把嗜光的蛾子隔在外面。
当然也有例外。因为工作,海藻接触到这个城市的中心人物,市秘书宋思明。年过四十的宋思明有着成功成熟男人的魅力,他所在的职位赋予他的权利使他头上笼着层层光环,单纯的海藻为了帮姐姐海萍买房,一步步走近他。宋思明对海藻曾经说过这样的话:“通往精神的路有许多条,物资只是其中的一种。我愿意在物资上帮助你,让你达到精神的愉悦。”这样的说辞就像狼外婆的叩门声一样充满诱惑,让初入社会善良单纯的海藻放弃了所有戒备。于是,海藻似明非明的防线瓦解了,并渐渐沉迷其中,突破常规向玻璃罩内的灯火走去。蛾子和火的亲密接触是灿烂光亮的,其后的结果却是没有悬念的毁灭。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软弱是一个人的弱点时,大家可以原谅并同情,当她侵害到别人的利益就是一种可恨。海藻做为一个成年人,缺乏基本的社会辨识能力,她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毋庸置疑的。
其实海萍也有走向灯火的机会,她只要放弃苏淳,即可有移民美国的机会,这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可是海萍没有,她选择了等苏淳,做房奴,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渐过上幸福生活。可见这隔开诱惑的玻璃即在我们的掌控之间,又在我们的掌控之外。就像我们对待社会各种丑陋现象,我们能掌控的是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能掌控的是事态发展的必然。海萍认定苏淳,即使在苏淳危难之时也不离不弃;海藻选择了小贝,为帮助海萍,借助外力解决超越自己能力的困难,错失了属于自己的幸福鱼眼。这个过程海萍看见了,包容了,用海藻拿来的钱,住海藻借来的房,如果因此让海萍承担海藻悲剧所有的责任,这不公平。但海萍是难辞其咎的,是她用着海藻肉偿人情换来的钱,心知肚明的住着豪宅,当海藻的悲剧出现后,她会在某个时刻接受良心的拷问,灵魂会因此不安。
在生活的压力下现实的窘迫之间,关乎人格是非的标准模糊了,并美其名曰“容忍度”,这就是郭海萍,这就是我们的社会。如果海萍能如苏淳一样清醒的退出,如果海萍能以明确的是非观念坚决的态度引导海藻,我不能说海藻能完全避免那些悲惨结局,但至少海藻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振振有词。我们都听过廉者不受嗟来食的故事,朱自清先生更是以一个文人的骨气,不受美援,贫病而逝,同是出自高等学府的海萍姐妹不会不知道这个故事。
我们就是自视过高的郭海萍,总以为凭自己低头踏实的工作,就能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多年努力未果后,便在陋室之中,每天靠唠叨发泄各种愤怒:“愤怒于房小钱薄,愤怒于柴米油盐,愤怒于街坊邻里,愤怒于老公无能”。我们就是芸芸众生中的郭海萍,有爱、有情,有欲望,做着沉沦还是挣脱的人生选择题,在生活中不断遇着这样那样的不顺心,不时犯着这样那样的错误,为了自己的亲人和现时利益有时会突破做人的底线,和警察打擦边球,包容着社会的丑陋,向道德的堕落妥协。好在我们身边还有苏淳那样清醒着的人,不时把我们拽到正道上,保守了自身,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自我完善,所以社会才能在一片指责声中不断进步。
生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人都不能超越这个规律。海萍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先买个就能居住的二手房过渡,她也不会把自己逼得这么紧,把生活弄得一团遭,以至搭上海藻;海藻如果清楚这一点,就会跟着小贝守住筷头上的肉丝,享受着追求并创造物资来达到精神愉悦的这个过程。悲剧发生后,生活还要继续,海藻独享着自己的恶果;海萍依靠自己的努力还着房贷,接来女儿,照顾海藻。日子在继续,生活在向前,社会发展也在向前。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