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延安

品延安

彯摇散文2025-11-30 05:20:50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儿时学过的诗篇,红色的山,红色的水,还有那悠扬动听的信天游一度使我对延安心驰神往,今日踏上延安的土地,追昔往日云烟,真是感慨万千,我尽情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想尽力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儿时学过的诗篇,红色的山,红色的水,还有那悠扬动听的信天游一度使我对延安心驰神往,今日踏上延安的土地,追昔往日云烟,真是感慨万千,我尽情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想尽力嗅到那红旗飘扬时的时代气息。
延安,曾是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她的面容似是那么熟悉,而离我又曾是那么遥远。现在,我用手摸着你的皮肤,踏着先辈的足迹,寻找着憧憬中的延安。
面对清凉寺,延河身后高高的山岗上,耸立着巍巍的宝塔山,踏上宝塔山,便可一览延安市景,延安的今天已经发生了翻天力覆地的变化,高耸的楼房,宽阔的街道,不难看出革命老区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同时,经济发展也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宝塔山山上并没有秀丽的风光与陡峭的山崖,只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平面八角共九层的岭山寺塔。宝塔山闻名于世,是因延安时期,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关键时期,当时它成为延安标志性的建筑向世人宣示着延安的存在。所以它就像今天的天安门一样,成为延安时代的象征。
枣园,位于延安市西北约7。5公里。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同样,枣园也没有奇特的自然风光,然而,步入枣园,却给我带来了有生以来最强烈的震憾,枣园里的每一处革命旧址,都跟普通老百姓的窑洞没有任何区别,包括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革命先辈的故居,他们的居室竟是那么的狭小、简陋,让人联想到当时的条件是多么的艰苦。然而,就是在这样特殊的条件下,在枣园中那几排简陋的窑洞里,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曾挥笔指戎,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抗战。在园里雕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先辈雄壮的铜像前小息时,正值午后的枣园鸟声清翠,阳光杂碎地从树隙间透到脸上,五月的清风夹着园里的花香飘入鼻里,在这令人陶醉的时刻,我仿佛看到了主席左手在夹着卷烟,右手挥墨飞舞着,口中还念念有词,盘腿而坐与中央领导商议着军政大事……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为了纪念革命先辈与反映当时历史事实的纪念馆,是反映延安时期抗战的真实写照。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等革命先辈的威武逼真的塑像令人肃然起敬。在纪念馆的四面墙上,张贴着反映当时战斗和生活的大幅画面,以及烈士的照片、生平简介等。地面上,排列整齐的玻璃柜里摆放着战争年代留下的枪支弹药、纺线车、报纸、粗布军衣等。面对眼前的一切,我陷入了沉思。在那个硝烟纷飞的年代,解放区受到了严密的包围和经济封锁,敌人企图将党的力量扼杀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然而,在这最为困难的时候,毛主席在一九四一年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边区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几年来,硬是把千里的荒原变成了“陕北的江南”,解放区的人民也喝上了自己亲手种的小米粥,穿上了自己织的布军衣,彻底摧垮了敌人的阴谋。
结束了参观,大巴在包茂高速上疾驰,延安在身后也愈来愈远,望着车窗外葱葱笼笼的松柏,延安的一切再一次在眼前浮现,我深知:参观延安革命旧址,虽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但真正在我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那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先辈们用他们的智慧与艰辛的拼搏,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没有理由忘记历史,更没有理由骄奢淫逸。领悟延安精神,宣传延安精神。在工作中,发扬延安精神的优良传统,作新时代的优秀青年。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