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少了你

平凡的世界少了你

广牡散文2025-11-22 03:42:36
在书店站了八个小时,对于400多页的书来说八个小时只能算是匆匆看完,看完后很想有个人听我当故事一样讲一遍,就你《我的苦难,我的大学》一样讲给某人听,我说着你听着。故事开始于1975年,在河南双水村的一
在书店站了八个小时,对于400多页的书来说八个小时只能算是匆匆看完,看完后很想有个人听我当故事一样讲一遍,就你《我的苦难,我的大学》一样讲给某人听,我说着你听着。
故事开始于1975年,在河南双水村的一个姓孙人家,一个穷得响叮当的家庭里,姐弟四个。大姐已嫁人,中是不幸嫁了一个比自家还穷的男人,而且还不上进,不顾家,两个儿子基本靠大姐一人拉扯着,还要顾好地里的庄稼。大哥孙少安,可以说是一家里的顶梁柱,初中毕业后在家里种地,还是双水村的生产队长。孙少安读书那会可是成绩第一的,只是由于家庭环境,生活所迫,让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到家里来帮爸爸一起做劳力供弟妹读书。初中升高中那时,他说,不管能不能继续读,我都要去考,我要别人知道我不读书不是因为我考不上。后来考上了他还是回到家里来做劳力,这是他所预料到的,爸妈所预料的,每个读者所预料到的。看到这里,鼻子酸酸的,有种想哭的冲动,心中的佩服多于同情.
二弟孙少平,故事以他开始,也以他结尾。他们那时学校的饭菜分为甲、乙、丙,甲为好菜(有肉),只是没几个学生吃得起;乙为中等菜,也是最多学生吃的;丙是最差的菜(没肉,只是象征地在上面飘着几个辣椒子),吃丙菜的学生也跟吃甲菜的一样不多。主食是馒头,分白、黄、黑。孙少平只吃得起2个馒头,每次吃饭他都是等同学打完了再去吃,他那个时候的年纪自尊心强得很,怕别人嘲笑。跟她一样遭遇的还有同班的一个女同学—郝红梅,一样的贫穷,一样的遭遇,一样的爱好(看书)让两个人成为了朋友。正值青春期,情窦初开的孙少平喜欢上了郝红梅,可是由于没钱没权,郝红梅跟班长顾养民(一个有钱有权的城里人的后代)好上了,从此郝红梅跟孙少平两个连朋友也做不成,多年后,郝红梅还是没能嫁给顾养民,而是嫁给了一个乡下的中学教师,后来丈夫还死了,她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
她的经历很让人气愤,还有同情,最终她的结局还是好的,她的一个同学田润生爱上了她,并不顾家人的反对要照顾她和她的儿子,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爱情吧。
小妹孙兰香,她是四姐弟中最幸福的,从小学到大家,虽然生活同样的拮据,但起码她还有机会念大学,而且不用为学费过于发愁。她考上大学那会,她二哥还在工地里做苦力,背石头。我感动,感动于孙少平为兰香准备的开学用品,大至被褥、衣服,小至女生用品,比妈妈还细心。
田润叶,田书记的女儿,一直喜欢孙少安,由于家庭环境,孙少安最终还是不敢接受润叶,尽管他也喜欢她。后来少安娶了一个山西女子—秀莲,秀莲家自愿不要彩礼钱,我想这在他们那个年代是很难得的。婚前婚后,秀莲都一如既往的爱着少安,当然有是也会闹点小别扭,比如在少安家人面前过分的对少安好而冷落了公公婆婆。后来润叶嫁给了一个门当户对的男人—李向前,只是婚后并不愉快,直至李向前为了她整天喝酒而发生意外摔断了双腿。或许出于内疚,或许出于怜悯,润叶回到李向前身边照顾他。我想他大概会想摔断腿也值了吧,毕竟他那么爱她。
多年后,孙少安开起了工厂—窑砖厂。日子在一点点好起来,秀莲提出分家,一开始孙少安说什么也不愿意,他不忍心,后来经过父母的劝说与秀莲的坚持,他还是妥协了。
与此同时,孙少平在一工地里做劳力,过着惨不忍睹的生活。以前刚毕业时在村里当老师,后来学校倒闭了,他不甘一辈子在乡下做劳力,所以决定到外面闯一闯。凭着自己的勤快和诚恳,很快羸得包工头的赏识。
分家后他就成了家里四五口人的支柱,所以得每个月寄钱回家,还有在上学的妹妹,日子虽过得苦,但他仍不忘读书。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以前的一个同学—田晓霞,从此他便约定每个星期六去那里借书,后来他们恋爱了,孙少平也当起了煤矿工人,在那个年代,工人比农民高级多了。虽然很辛苦,但那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当然这少不了田晓霞借她爸爸的面子走的后门。
孙少安的工厂出事了,由于烧窑师傅的技术不过关,把全部窑砖烧坏了,出现一道道的裂痕,工厂也关闭了,还欠了一万多的债,这个天文数字就如他爸爸说的还到他儿子那代也还不完,当初工厂能赚钱的时候,村民们都拥着要进厂里打工,如今倒闭了,发不出钱了,他们却一个个的冷嘲热讽,还有一些埋怨,这让我有点讨厌那些原本可爱善良的村民们。患难见真情,危机来的时候也只有家人在身边。
在煤矿工作没多久,孙少平那区的班长因工牺牲了,孙少平也就接替了他师傅的职位,他的努力,所有人都看得见。因为体检前的那瓶醋,孙少平和他的班长一家有了一种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关系,孙少平常常去他家吃饭,工作分配又成了他的师傅,所以班长走后,孙少平也常常去看望师母和她的儿子。
孙少安的工厂倒闭已有一年多了,这一年无疑是他们夫妻以及他们一家人痛苦不堪的一年。或许因为他们是好人,善有善报的缘故吧,几经周折,他们又借到了钱,东山再起,吃一蜇长一智,这次他们请了个有经验的师傅。很快的就把债还清了,膘包也鼓了。看着孙少安的工厂又能赚钱了,村民们又纷纷的找上门说要进厂打工赚化肥钱。好人始终都是好人,孙少安还是接纳了他们。不久,孙少安又想到一个赚钱的办法,把工厂承包给厂里那个“工程师”,自己又承包了一个地建厂,这下了日子又红红火火了。
某一个座城市发生了洪水,身为记者的田晓霞要求到第一线采访。在指挥过程中为了救一个小孩英勇牺牲了。离孙少平与田晓霞约定(两年后见面)到了,孙少平想着还有时间,于是就在附近的报摊看下报纸,当那则洪水事故的新闻入目后,他才知道晓霞已经死了,收到晓霞父亲发来的电报才相信她真的死了。
1985年,故事来到这里也快结局了,年初一,大家都在家里庆祝了一翻,孙少平也不例外。第二天上班,孙少平为了救一个喝醉酒的工人而受伤了。对于他舍己救人的举动,领导奖励了他,同时也惩罚了他让醉酒的工人下井。妹妹兰香也大学毕业了,找了份好工作,也交了个好男朋友。孙少平伤好后本可以调到别的地方上班,在煤矿工作又脏又累又危险,可他坚决要回到煤矿工作。这是很多人想不明白的,包括我在内。他这么努力不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做番大事业,有所做为,能养活家人吗?为什么要选择做个煤矿
标签
相关文章